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研究表明受许多边界条件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无意识思维动机是无意识思维效应的动力源基于以往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本研究通过无意识理论知识学习以诱发被试的无意识思维动机,探究无意识思维动机对。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2.
1 在审美心理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有哪些复杂关系呢?主要有两种:互相排斥和协同作用。互相排斥指某些有意识的动机、意图、观念对审美心理活动产生干扰,二者形成矛盾对立的局面。结果,或是有意识的动机、意图、观念为无意识的审美心理活动所排斥;或是无意识的审美心理活动为有意识的动机、意图和观念所排斥。前者如托尔斯泰的消极思想因素(托尔斯泰主义)对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却不由自主地摒弃了这些思想因素。再比如,十多年前,当我们带着批判的观点去听“资产阶级作曲家”贝多芬的交响乐时,却禁不住心灵的震颤;或是带着成见  相似文献   

3.
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包括显动机和潜动机.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生活中作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产生心理波动,造成心理失衡,并引发作家一定强度的情感,这便是创作的显动机.张爱玲创作的显动机是为了生计和实现自己的天才梦,从香港辍学回到上海,为了生存她拿起了笔,"出名要趁早呀!……迟了来不及了!"潜动机是指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它是心底涌动的一股潜流,暗中驱策着作家前行.张爱玲创作的潜动机是郁积在胸中的感受和体验、思想和情感,"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张爱玲对新文学是不满的,她要通过创作,体现出对新文学的反驳和偏离,这也是她创作的潜在动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林太乙《林语堂传》中提供的情况,对林语堂创作长篇《赖伯英》的显在心理动机和潜在无意识愿望进行了探索,分析出林语堂的恋乡情绪和恋陈情绪在长篇中怎样得到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比之男性作家,李清照传世资料极少,正史无传,也无专集留传后世,就连生卒年都难以确定。因而,要考察李清照的创作动因,确有难度。在此,只好根据她传世的诗词文和自叙,再借助她同时及稍后的人关于她的记载作的旁证,来搜寻其创作成就背后的心理动力。由于古代文化自身特点的影响,作家们的心理动机往往掩藏得很深。“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机文饰化,即,有时卑下的无意识动机表现为高尚的有意识的浅层动机,有时,一个较突出的动机掩盖着其它几个较隐蔽的动机”~①。而就李清照来说,她的内心世界似乎更为细腻丰富、曲折幽深。还是让…  相似文献   

6.
创作动机论     
创作动机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感.它既是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更是理性的意识活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守性,又是活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既包含多种复杂因素,又以一种因素为主导;既具有外在的社会性、群体性,又具有内在的心理性、个体性.  相似文献   

7.
对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的解读在国内外学术界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作品本身的含混性与作者创作时的无意识的映现.文章拟沿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轨迹,应用心理空间理论来解释鬼魂出现的原因以及作者创作的初衰,指出女教师出现对鬼魂的幻觉源于其心理空间中框架间元素的映射使其多元交融空间能量无法达到守恒造成的;而作者创作的初衷并非是创作一部心理小说,使该作品成为一部成功心理小说典范的深层原因是作者无意识空间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意识活动在时向上通常表现为一种"回溯性",鲁迅的纯文学创作明显可见这种无意识活动的特征。无意识活动以其从遮蔽到敞开的运行轨迹,富于表征性地将鲁迅的纯文学创作分为两个阶段,潜在地演示了作者的精神史和时代的思想史的一些重要方面,同时也为文学创作中无意识的介入方式及其与意识消长关系的某种规律的探寻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它限于‘能够给予行动能量并指导行为的因素”,而具体到文学中的创作动机,则是指的那些能激活作家的创作欲望,触动文学艺术活动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诱因。作家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外界的某种刺激、生活的某些机遇以及某些触动,都能促使文学艺术活动的发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如他母亲怀胎一样”。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析批评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以揭示文学活动中各种无意识因素为目的。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是“关于无意识的科学”①,那么精神分析批评也就是关于无意识的批评,它“致力于考察艺术品中的无意识意义,研究作家所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动机和作家的无意识趋向”。②。在精神分析批评看来,从意识层面考察文学所得到的判断是表层的、片断的和不完整以及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人们所没有意识到或者  相似文献   

11.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等西方思潮一波接着一波涌入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之中,在这些思潮的催动下,作家们将各种文学实验发展到极致,一度曾将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丢弃。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真正具有持久阅读价值和永恒意义的还是那些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从关注底层、关注弱者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命运及道德情感的创作方法,反拨虚空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作现状等三个维度,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复兴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社会的道义责任,试图引起大家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次是深层无意识动机的激活。巴尔加斯·略萨和母亲曾被在家中表现如同暴君一般的父亲遗弃。他的弑父欲望一直潜伏在无意识深处。后来他对人民生存的现实不满使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弑父情结在无意识中被激活,并有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释放途径;最后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巴尔加斯·略萨对西方各种流派的人本主义耳濡目染。他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找到了个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审美意识的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学生是文学审美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美学规律,善于借助多元手段使语言教学和文学审美有机融合,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审美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当代小说的意境营造与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与情节延伸等多方面研究,说明"尚三"这种审美思维机制在中国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以较强的惯性力和向心力影响着中国作家的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造的技巧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充满偶然性和个性化特征。技巧呈现为二个层次:意识到的技巧和意识不到的技巧。艺术技巧最重要的本质是空间的时间化,即把空间并存的存在变成时间先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丰润作家群蜚声文坛,名人辈出,形成了一个强势的地域文学群体。他们的作品内容上具有深邃厚重,有着浓烈的家园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历史容量、深刻的理性力量、强烈的忧患意识等多种内涵;形式上创新求变,表现出了多样的创作手法、独到的结构形式,个性的语言特色、鲜明的地域色彩等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9.
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思想,以"审美反映"的提出为时间起点,以"审美意识"的发现为逻辑起点。其中,"审美反映"提出的初衷,是为着反对"机械反映"的文学观;把"审美意识"认定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以集体意志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同时基于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和本真生存方式的关怀。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坚持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如果丢掉了审美特性,不足以言文学;人丢掉了审美本性,则不能称为健全的人。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过程,始终以人文精神贯穿。  相似文献   

20.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