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苗族对万物的认知及族群认同主要借助其宗教信仰表达出来,通过对海外苗族文献进行历时性梳理研究,了解海外苗族基本信仰情况,知晓国内外苗族在信仰上的异同,也为全球化背景下探讨苗族内部的文化认同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我国云贵一带的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能歌善舞中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民族,也受到了国内外很多音乐学者和专家的研究,主要源于苗族在舞蹈方面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运用。对于苗族舞蹈中对音乐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音乐学以及舞蹈学两个视角。本文就对苗族在舞蹈教学中对音乐的运用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改土归流以及苗族迁徙的研究卷帙浩繁,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种通史和其他研究资料中,缺乏对改土归流与苗族迁徙之间关系的系统论述。本文主要是从苗族迁徙、改土归流以及改土归流对苗族迁徙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改土归流对苗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苗族史诗是苗族口传经典,它既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苗族史诗所反映的苗族社会历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苗族史诗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海外苗族英语文学从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逐渐走向繁荣,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英语写作并屡屡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家,涌现出了渐成规模的苗族英语文学作品。近二十年来,海外苗族英语文学已经在国外文学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然而在国内,对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通过对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特殊学术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架构和方法、价值和意义进行评述,旨在提请学界对这一领域予以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从认同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关系问题。苗族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形式,显现出苗族自身、苗族族群、国家权力和世界对苗族文化认同的多重认同形态。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许多苗族民间神话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苗族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从传说中苗族始祖盘瓠取吴将的头有功,被封为护国将军,娶帝女为妻,一直到今天,一切悲壮而又震撼人心的事迹,无不闪烁着苗族人民勇敢和智慧的火花。如果说,苗族人民是勇敢、智睿、勤劳的人民,那么,那些苗族英雄人物便是苗族人民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苗族由于各种原因迁入了越南,发展成了现在越南的赫蒙族。论文对越南赫蒙族的人口分布及经济变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苗年"是苗族每年一次的传统节令习俗,由于苗族各方言、次方言及土语区的居住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生计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各地的"苗年"在时间、仪式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阐释的是:各地"苗年"在时间上之所以不同,这与苗族传统历法在各个苗族支系的使用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将红河州河口县老刘寨到坡龙一带的Hmong①共同体分割,造成了Hmong共同体内部的人口流动被置于国家在场下。而在国家化的不同历史情境过程中,所被分割的两个群体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国家在场的影响,这曾造成形成了Hmong群体对于国家在场的冲突和不适应性。人口流动主要以传统的社会交往、跨国婚姻和跨境劳动雇佣等形式出现,跨境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该区域的族群内部,而因时代情境的变化,Hmong共同体内部的流动会进行自我调节。而近年受到国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影响,在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情境下,族群内部人口流动历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元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The existence of the achievement gap is more than just a black–white issue; contrary to stereotypes, it is a concern within Asian homes. Hmong students underachieve in comparison with many East Asian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overt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explanatory factors. Our data suggest that a more critical factor might be within‐school segregation. Utilising a racial exposure statistic,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diverse a school became, the higher the achievement of Hmo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LEP) stud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for this find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Hmong student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5.
没有文字的贵州远古苗族,用高亢优美的古歌作口传文章,记录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将五彩斑斓的彩线写传统文章,手叙着如烟往事的尘迹。古歌、刺绣作为贵州苗族文化口传、手叙的特殊另类文章学,亦是今天贵州原始的、最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地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而具有了相当旅游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苗族理辞》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民间规约,是苗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苗族理辞》以史诗的庄严风格、宏大规模等艺术特性呈现了苗族民间规约的文化内涵。《苗族理辞》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控制功能,人们根据"古理古法"维持一个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