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性与人文性课程价值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冲突较之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矛盾和冲突更尖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冲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方法和态度与人文方法和态度的冲突。缓和冲突和矛盾的出路在于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价值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在知识、价值、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等层面。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德育的根基,继承和发扬这些民族精神,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对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课程整合;以实践体验为载体,实现民族精神教育的自然浸润;以国际交流为平台,寻找民族精神教育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基础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着种种偏失,忽视了情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是对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偏失的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4.
缪春花 《教育革新》2007,(10):71-71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素质养成性质的学科,在对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应当用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和人格不断的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而现实中存在着与我们的教育格格不入又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强调历史学科考查以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为主,新课程设计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到历史高考,表面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教学中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应该做到情由景生、润物无声、渐进发展和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7.
如果非得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三维”,尤其是强调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话,我想这就应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的三个抓手:情感抓手——民族精神教育,态度抓手——生命教育,价值观抓手——廉洁教育。因为情感因素中最基本最朴实的就是爱我们的民族、国家,生命教育的最终归宿还是尊重、热爱生命,价值观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做个好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充满着丰富深远博大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继承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对语文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语文课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从人文角度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提倡创新教育和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新一轮物理《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的课程基本理念。从而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原则,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二期课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口号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智的启迪,还受到了德的熏陶、美的洗礼。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可谓得天独厚。语文,它与数理化学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门表情达意十分强烈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历史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民族精神、公民意识、世界意识、人格意识。进行人文教育的策略包括: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人文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与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历史教学应该围绕这一基本功能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而忽视了教育对象——青少年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育的需要,忽视了青少年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使青少年难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杜凤民 《山东教育》2005,(21):87-88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各科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关注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以陶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了解文化传统和人的价值等为宗旨的教育。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把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提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母语,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语文课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最需要倾注情感、挥洒个性、放飞灵性,它应该是精神的漫步、灵魂的壮游、智慧的攀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桎梏学生天性的“三味书屋”,而不是新鲜、神秘而充满生趣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外语,一方面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地“人文关怀”。英语教学如果舍弃了“人文素养”,也就舍弃了语言教学的精髓本质。作为英语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当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与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批新人发挥作用。”在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中,主要根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白梅 《成才之路》2012,(6):14-14
人文教育为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文学科领域的音乐课,更应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从精神品质、道德修养、健康心灵、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具有人文特点的语文学科自然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后一个维度的处理往往成为现今语文课堂出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