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猜想与假设”能力是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人们运用直觉、类比、归纳、演绎、分类、想象等思维方法,提出对问题的比较合理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尝试在化学物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笔者通过PAT量表法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前后测.实验数据表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在科学探究的诸多步骤中。猜想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时,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相似文献   

5.
白志江 《科学课》2009,(7):36-37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猜想和假设是构成探究式学习全过程的第二个要素。很多科学探究教学案例是先让学生猜想和假设再做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猜想假说”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猜想假说”是依据已有的化学相关资料、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探讨的化学问题解决所做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猜想、假设、推断和判断。据此设计的典型课例充分体现了“猜想假说”的思想。学生在化学探究式学习中通过猜想、假设、检验、思维的训练,逐渐形成一种较强的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是新一轮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科学探究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猜想与假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形式,是科学结论的先导。所以,在构成科学探究能力的八个要素之中,猜想与假设能力是核心要素。然而现阶段中学生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有研究者对现阶段中学生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善于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新获得的事实材料对探究问题做出猜测与假设”;“当前高中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得分不高。学生在提出与问题…  相似文献   

9.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会猜想,对学生学好数学和今后发展都十分重要;会猜想,可以使不少知识成为自己探究和再发现的成果,学习也因此变得有趣和快乐.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提出假设”这一必不可少的步骤,许多假设本身便是猜想.因此,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 创设猜想情境 激活一个“欲”字 问题启动思维,好奇激发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首先要激活他们的猜想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们产生一种十分想知道结果并积极去预测结果的强烈冲…  相似文献   

10.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并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猜想与假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尤为重要,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是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薄弱部分.因而要明确猜想与假设意义,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显著的不同就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 程中诱发和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尤为重要,探究过程 中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事实进行猜想,利用类比 联想的方法进行猜想,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进行猜想等,努力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也是当前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猜想与假设”的形成途径及其品质,从“猜想与假设”情感培养、方法指导、强化化学变化本质教学、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通过化学探究学习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让学生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科学客观地评定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能导向教学真正关注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或假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正确引导学生猜想的方向等维度,讨论了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有三点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也是教师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假说”在探究教学中被表述为“猜想和假设”,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表现为:一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或现象的成因进行猜想;二是对探究的方向或现象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探究教学中的“假说”有何意义和价值?学生科学地提出“假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假说”的优化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谈谈这几方面问题,希望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判定。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猜想思维。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会学生猜想吧!”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甚至可以浮想联翩。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其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主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是"猜想与假设",第一个单元是"探究能力训练单元",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