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继承与借鉴在文化演进过程中意义不同。继承意味着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事实”,借鉴是指借个镜子比照自己改造自己,借鉴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继承。我们在课程与教学变革中,有一种试图以借鉴代替继承的选择倾向,它引导着的变革文化漠视甚至无视“现实存在的课程与教学”,也潜隐地架空了有意义的借鉴。合适的变革,只能是继承中的变革,也是在有意义的借鉴中发生并逐渐发展的变革。中国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中国的课程与教学传统,也批判地借鉴外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基于中国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审慎地寻求变革理想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变革的必然性与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古人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观念依据 ,留给今人的是一份复杂的精神遗产。其赖以维系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 ,及其本身所固有的特定属性和结构特征 ,决定了它必然和必须经历现代性变革的过程。关于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变革方式 ,存在着多种争论和选择。其基本变革方式应该是批判性剥除和创造性转化相结合 ,从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提供逻辑支点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变革注重寻根,注重对本民族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尊重。我国的古代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思想与宝贵经验,当今的中学历史教学需要这些优秀思想的指导,需要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尽管借鉴了诸多西方理念,但由于它的文化传统在场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决定了其实质上与我国文化传统的适切。在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能着眼于回归传统,也不能局限于继承传统,而应当通过引介新理念来冲破旧传统的惯习,在中西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创生出一种新的民主型课程文化,从而推动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尽管借鉴了诸多西方理念,但由于它的文化传统在场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决定了其实质上与我国文化传统的适切。在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能着眼于回归传统,也不能局限于继承传统,而应当通过引介新理念来冲破旧传统的惯习,在中西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创生出一种新的民主型课程文化,从而推动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积淀丰厚,这是她所具有的传统优势;继承传统的同时,学校也在不断的变革、创新中发展,同时具有了现代的气派。既继承传统又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小说结构呈多元性特点,在继承封闭性结构和以情节为结构支点这一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方式的的同时.十分重视对西方小说结构方式的借鉴吸收。磺向切入式结构、以情绪为主体的心态结构、以思辨为主体的理念结构,多样形式结构的融台等各种开放性结构形态的出现,显示了与世界小说结构的同步趋向。结构形态的诸多发展变化,都涉及到变革以情节为结构支点的传统结构安排。  相似文献   

8.
关于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辩证地看待接受性学习方式与发现性学习方式,坚持变革与继承的统一,把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学论从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更有其深刻的生存论基础。就教学论学科建设而言,教学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只是一种了解教学和研究教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论要从根本上变革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以便寻找出超越困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的传统继承与创新问题.一直是中国美术界争论不休的议题之一。是继承传统,还是另辟蹊径?是抛弃传统.还是全盘西化?本文认为,传统既要继承.又要勇于“反叛”。传统绘画中的美已成为现代审美需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叛传统”使之适应新的形势与环境,乃是当代中国画变革、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母体”和“载体”的改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初步梳理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再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传承途径进行修正,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最终依据传承的重要程度依次构建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12条途径:即申请遗产;立法;培养传人;挖掘、改造等等.该传承途径的建立将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需要的是复合型外语人才。文章依托真实性评价理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尝试性研究,试图以真实性评价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完善传统的评价模式,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巨系中的子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本文较深入的研究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目前的武术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继承传统武术中精华,剔除其糟粕,同时认为加大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度,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产业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新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内容产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利用与保护,对当代文化创新进行鼓励与扶持,对消极文化进行甄别与禁止,实现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需求。而建筑院校应将专业教育根植于当地传统地域文化中。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阐述建筑院校专业教育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建筑院校及传统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燕京八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了我国皇家宫廷艺术的精髓。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燕京八绝正面临传承断代、后继无人的窘境。本研究运用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2位具有代表性的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揭示了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和原因。研究表明,当前燕京八绝传承存在着学校培养、学徒培养、企业培养以及政府培养四种模式。基于对四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和逻辑关系分析,本研究提炼并构建了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的概念模式。该模式以学艺人(学生/学徒)为核心,职业院校、非遗企业、非遗工作室、地方政府为主体,通过实践主体间的相互协作搭建不同组织主体的互动关系平台,以连通不同组织主体的关系,延伸传承系统的效能,从而为破解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均存在多民族混合学习的状态,如何看待与调整校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间的关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存在二者耦合度、耦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问题,反映着未认清校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系统功能定位、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价值掩盖了本体价值和自主调适机制的适应性欠缺等问题,各级...  相似文献   

19.
活跃在北宋文坛的孔文仲,积极参加诗文改革运动,所写诗文平易晓畅,意境清新。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文风的改变作出了贡献。研究其诗文成就,对我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诗文所反映的史观,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拯崇拜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华民族重道贵德、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包拯崇拜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包拯在政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使包拯崇拜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以包拯为本事的文学作品所贯穿的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符合了人们对清平世界的心理需求,使包拯崇拜具有了深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