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微生物的技术检测,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多面性及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也让人们更加有效的利用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目前,油田的开发普遍进入高含水期,面临的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开发新的,更加廉价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技术引入到石油开发,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技术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微生物采油机理、油藏适应性、影响因素,探讨了微生物采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能够寄主1000种细菌,并且能编码500万个基因,执行许多宿主生理和生存所需的功能。因此,它也被称为"我们遗忘的器官"。最近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宏基因组研究。特别是,它增加了我们关于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宿主互利的关系的知识。微生物的植入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尽管受到多种影响的刺激,即饮食、运动、旅行、疾病、内分泌治疗,健康成年人的微生物几乎是稳定的。这表明微生物在成年期维持健康状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数量和种类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失调,已经被证实与越来越多的肠道和肠外疾病有关。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知识的增加,它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开发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最重要的是,治疗策略是基于微生物操纵。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之下,对于传统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微生物的鉴定,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本文中即将提到的分子生物学就是可以很好的方法用来研究那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之下还不能够直接培养的微生物,从而可以更多的获取一些微生物的信息,能够更好了解微生物,从而利用这些信息提取出可以被人类可以利用于医疗和其他行业有用的原物质。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分析比较了各种实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食品由以前的粗茶淡饭到现在的山珍海味,不断地在提高。但是在我们食物来源更广泛的今天,食品的安全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众所周知,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在这些众多的微生物中,大部分是对我们有益的,只有少数是有害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目的就是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丰富食品微生物检测内容,发展微生物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邵家油田沾3块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室内进行了激活剂的筛选优化,现场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表明注入的激活剂能够大量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并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欧盟都陆续启动了微生物组相关的研究项目。但微生物组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功能挖掘和开发利用一直是制约微生物组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微生物组数据管理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缺乏跨领域的数据整合、高质量的参考数据库和数据的深度挖掘技术等问题,提出适时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建立中国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在微生物组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微生物组大数据计算、存储和共享平台,开发微生物组大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实现我国微生物组数据资源的系统管理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产电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而产电微生物是MFC的功能之源。探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和产电机理,将有助于MFC的研发。在收集文献报道的产电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条件、生长速率、电子释放及其跨膜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0.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7世纪人类首次在显微镜观察到微小生命体,称之为"微生物",从此打开了人类认识自然生物的一个天窗。天窗之下充满惊奇和奥秘,新的微生物不断被发现、认识和利用,并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工业生物技术,革新了传统生产工艺;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更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然而,现今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培养的微生物可能还不到自然界全部微生物的1%,人类已开发利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2007年,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就提出以健康人群来描绘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同时也提出了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的关键问题。2016年,美国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MI),重点关注人体健康、资源、环境和农业相关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组的功能,开发平台技术,提升公众对微生物组的认识。2019年,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回答了微生物组与早产、炎症性肠病及驱糖尿病等的关系,阐明了微生物组与  相似文献   

12.
产电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而产电微生物是MFC的功能之源.探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和产电机理,将有助于MFC的研发.在收集文献报道的产电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条件、生长速率、电子释放及其跨膜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9)
海洋微生物是一种来自或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其正常生长离不开海水,可以在少营养等恶劣极端条件生存的一种微生物。除此之外,陆地的耐盐菌或广盐菌,称为兼性海洋微生物。海洋动物体内有着含量非常丰富的微小生物~([1])。在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目前已找到并提取出具有较高医学和生物学价值的活性化合物,在临床治疗,生物制药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应用。虽然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了比较多的实践应用,但是受于现有的实验室分离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仅有极小一部分的微生物被分离利用,大部分微生物的功效生物活性化合物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对于开展找寻,探索新的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概括了通过使用微包埋法和I-tip技术从海洋动物中进行分离微生物的新方法,阐述了现有微包埋法和I-tip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论文末尾提出了改进两者技术的个人浅薄看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1928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ra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开创了微生物药物的新领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一直是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后来,随着分子靶位筛选理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策略逐渐失去了优势。如今,基因组测序探明微生物中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迎来了新的时机,再次成为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15.
石油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残余油超过50%的高含水油藏没有有效的后续开采办法。而微生物采油技术正是弥补这类问题的强力技术支撑。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是生物技术在石油开发领域中的开拓性应用,因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施工方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已成为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及众多老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挺教授,致力于石油微生物学及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科学发展,他的"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一个科学技术大规模转化成生产力的时代,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从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到崭露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3):6-6
利用自然界既存微生物、环境友好、费用低廉的地下水净化技术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成功。目前,为解决多氯化联二苯(PCB)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问题,一般采用大规模的土壤替换办法,其工程巨大,又增加了堆放场地的困难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筛选了三十多种易吸附氯化合物的微生物,组成微生物群,开发出适用于各种PCB的除氯方法。具体方法是:用玻璃珠或陶瓷等材料做成犹如微生物群“公寓”似的“巢穴”,所用材料表面有无数直径为几十微米的孔,易于微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17.
宏基因组研究的思想与技术推动了微生物组的兴起,积累了丰富的微生物基因组以及健康、动植物和环境相关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数据库、标准化方法与分析工具。大多数平台聚焦于为项目或特定类型的微生物菌群提供数据支撑,难以满足更深入全面的微生物生物学研究需求。文章建议采用综合聚焦微生物分类单元总和的微生物系统组与聚焦特定生态位微生物种群总和的微生物组的思路,建设综合性的微生物组数据仓库,整合微生物分类、进化、生态以及相关"组学"数据与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系统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数据,支撑经高水平质控的综合性参考数据库、标准化的拼接与注释以及一流的数据汇交、搜索分享、深度学习和分析挖掘方法的研究开发。由此,亦将进一步集成大型微生物组项目的元数据及数据,形成数据综合完整、管理安全高效,服务功能完备的微生物组大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冶金技术是指在相关微生物存在时由于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将矿物中有价金属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加以回收或将矿物中有害元素溶解并除去的方法。利用微生物的这种性质,结合湿法冶金等相关工艺,形成了生物冶金技术。微生物冶金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大量实践和应用的实例,技术日趋成熟,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的概念、特点、历史、工艺、菌种的研究现状,并就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小米营养价值较高,通过酶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和饮料加工技术制备成小米发酵饮料,不仅保留了小米自身营养价值,同时借助微生物发酵增加了益生因子。本文针对小米饮料的原料选择、菌种选择和发酵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小米发酵饮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工业微生物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发酵工程,充分发挥工业微生物特色,在微生物代谢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