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宣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方 《当代传播》2006,(5):84-8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大无形资产。而文化是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笔者认为,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本文以奥运宣传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传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来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 《东南传播》2011,(5):40-42
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国家形象广告,从一则完整的广告构成要素解读国家形象广告构成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在借鉴他国国家形象广告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几大板块的构成内容。国家形象广告对国家品牌的塑造与提升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解读了运用广告塑造产品品牌与国家品牌的关系,这对缓解目前制约我国产品的国际困境有根本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婧 《传媒》2021,(21)
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我国已逐步建成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中西方传播学思想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视野的开创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华夏传播学和西方传播学相关理念,通过东西互鉴构建中西传播学对话情境.由谢清果等所著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书,在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中西传播学新领域从舆论传播、身体传播等方面对华夏文化传播进行探讨,不仅阐明了中西传播学的分野与交融,还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婧静 《新闻世界》2013,(10):329-330
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媒介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会对国家形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研究是政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开始,先定义国家形象和媒介形象,然后对中国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给出关于中国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一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中国作为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国家,应塑造与之相府的和平、发展、开放的国家形象,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国际政治经济媒介的全球化为背景,浅要分析国家形象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和重要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出版社的网站也逐渐向多功能的商务网站发展,成为出版社的品牌宣传和形象展示的窗口,新书征订与图书的宣传、销售的平台,以及最终读者的聚集园地,出版社网站的发展最终将为网络出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功能价值和建构途径进行阐释;以国庆60周年报道为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国家形象概念操作化为政治、人权、民族等9个维度的指标,测量外媒新闻报道倾向,评价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成效,试图得出各维度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各维度间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从战略传播角度提出建构和传播积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档案网站作为档案文化的展现平台和宣传阵地,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怎样把网站建设得有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并以此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是档案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制订明确的建设目标档案网站的定位首先应是服务型的政府网站,因此建设目标应该以服务为主线,以整体协调统一的形象全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编辑专业学科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振光 《新闻界》2006,(5):127-128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个新的使命摆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面前,那就是培养网络传播内容“把关人”的网络编辑人才。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编辑员的职业定义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并进一步解释说:“内容,是一个网站的灵魂,它直接反映着网站的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内容同时还是网站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网络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而外交话语是国际社会了解国家理念的便捷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整理了2021-2022年我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关于自然生态的讲话语篇,基于评价理论视角下态度系统资源,对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究我国围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所做出的努力,旨在为话语分析等相关理论应用和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一定借鉴。研究发现,语篇的态度资源分布和表达有效构建了一个坚持和谐共生理念、敬畏自然、可信可靠、主动作为、责任感强、合作共赢、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生态形象。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传播学调查报告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传播学调查报告的分析与评价卜卫近年来,我国传播学论著中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是由调查报告组成的。它们的主要内容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无论是定量资料还是定性资料)的基础上,检验或建立一个理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分析和评价一个调查报告的价值或意义呢?在本文...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图书馆建筑学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0年2002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图书馆建筑学文献的调查和统计,揭示了此学术领域研究的数量、内容、核心刊物、核心作者等方面内容。展现了近23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在此领域取得的成果,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家理念在国家形象传播和塑造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指导作用。国家理念的不同决定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内容、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选择、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策略的不同,国家形象传播的效果对国家理念能起到完善和矫正的作用。国家理念是区别不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视野下探究国家理念与国家形象传播、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为做好国家形象宣传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罗静 《东南传播》2010,(5):160-161
六度分割理论及web2.0时代的到来,为SNS网站发展提供了理论及操作平台。从2003年发轫到2008年SNS网站的大量涌现,作为电子人际互动传播媒介的SNS网站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第一大SNS网站——开心网——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视野阐述SNS网站的媒介特征,探析其发展动力,力求为SNS网站快速发展这一现象做出学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大都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因为这个问题的起因之一似乎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被中国方面认为是有意无意地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研究网络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业务的数字化是编辑学研究必须拓展的研究领域,编辑学研究网络是编辑学研究者必须利用的传播平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新兴科学--编辑学,其研究也开始进入网络范围,传播编辑学研究学术成果的网站以及与编辑学相关相近的传播学学术网站的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编辑学研究的网络化问题也引起了编辑学研究者多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符号表情承载着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创新网络交流方式,便利人们的交际,同时展现着个人特色与魅力,成为使用者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形象构建的图像符号手段之一.本文基于传播学相关理论,使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基于表情包自身特点与发展态势,探析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使用表情包进行自我表达、互动交流从而进行自身形象构建与自我价值实现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婷 《新闻世界》2013,(3):78-80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去了解世界,也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时下最为流行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空间为网络受众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利用传播学中的观展表演范式分析网络受众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国借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两大历史机遇,以此为平台开启了树立国家形象的征程。本文试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媒介仪式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媒介仪式这样的大舞台来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