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研究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理论著作。这本著作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传统进行了科学反思,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轨迹进行了科学分析,总结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发展规律。对20世纪20年代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大讨论做了准确评价,对20世纪前期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教材的改革做了系统评述。并对20世纪前期有影响的13位语文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重点评介。这本著作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开创和奠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是耿红卫教授又一新的力作,全书重新梳理了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当代、今代等九个阶段。本书勇敢地提出“今代说”。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史阶段划分的一个尝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按照伽达默尔的解释,“处境”这个概念体现了一种限制视野的可能性的观点,从感悟上来说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本文就是通过对听说教学在古代和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尴尬地位的分析,揭示出听说教学在语文教育史上的真正“处境”。  相似文献   

4.
耿红卫教授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以独特的视角,在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分期中大胆启用“今代”一词。而且在编排体例上规范、严谨,在内容上学术性与应用性二者兼顾,非常适合作为语文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用书,可谓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部拓新之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比较法、历史学的角度,深入论述了成仿吾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对语文教育史所作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萌芽(1924-1949年)、沉寂(1950-1976年)、兴盛(1977-2001年)、深化(2002-现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研究的对象、方式以及成果的数量、质量均不相同,取得了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使语文教育史研究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研究意识,改变研究方法,加快资料的整理,拓展研究领域,开展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扬州师院顾黄初教授的新著《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最近已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札记》是作者十多年来根据教学需要,阅读了“五·四”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尤其是语文教育家的大量著作,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后写成的一篇篇札记式的短论。作者研究的对象包括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黎锦熙、叶圣陶、夏丐尊、朱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解决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划分问题,如何让读者更系统便捷地借鉴学习语文教育方面的知识,耿红卫教授新著的《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一书为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和专业研究生提供了一本高效的学习教材。该书的研究视角独特,历史分期明了,内容安排合理,是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语文教育拓新之作。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语文教育史.大都分“古代”(自春秋战国起至清代鸦片战争爆发)和“现代”(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两大历史阶段。至于“近代”部分,或是作为“古代”的延伸。或是作为“现代”的上溯。大都一掠而过。即使有所论及.也大都语焉不详.远不能反映其丰富的内容;“现代”部分,包含了“当代”,而现今的所谓“当代”已超过半个世纪.时间跨度和空间广度都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来考察.才符合探索未来语文教育发展道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华章——《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读后●杨东平在学界80年代的“文化热”中,“重写现代史”的呼声很高。显然,“重写”的意义不限于清除多年来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梳理和解读,从传统中汲...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2001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旧教材《世界史(近代史编)》,文章对2007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世界史(近代卷)》选取几个问题,探讨新教材的优缺点,以期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更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研究回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革命史范式危机的影响以及“告别革命”论的出现,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问题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围绕着对范式的不同理解、研究中存在的范式种类、不同范式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但是,相关讨论大多流于学理层面,至今缺乏对范式运用的经验考察,因而范式研究仍有进一步扩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内涵,依此理论提出选择和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的统一体系包含三个层面:主体—客体—主体、主体—客体、主体—主体。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必须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如何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了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和发展阶段。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培养目标,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通编版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认真研读该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认识,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材章节的调整;其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历史学专业学术前沿的融合;再次,改进教材内容及丰富其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实验课现状出发,以实践教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本课改革的方式即以课程资源网站为依托,改革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为导向;对依托资源网站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为本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魏野畴的《中国近世史》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高教版《世界史现代史编》教材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的5点建议:教学中贯穿教材整体史观;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形成清晰讲解思路;优化教材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解与领悟;再现教材隐含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中的普遍开设,对我国高校广大《纲要》课教师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且亟需解决的课题。要确保《纲要》课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必须牢牢抓住把握主题和主线及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纲要》课教师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任务是开发和利用一切学习资源 ,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 ,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 ,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 ,应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使他们成为现代教学环境所需要的新型中小学教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