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是新形势下对党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找准党报群众工作的着力点,做到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统一,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党报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增强群众意识,以“读者为本“,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是新形势下对党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找准党报群众工作的着力点,做到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统一,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党报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增强群众意识,以“读者为本”,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反映群众心声 推动实际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群众心声,是党报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各级党报一直是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些报纸上“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基层信息少”的现象的确存在。因此,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十分必要。怎样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呢?第一,需要提高认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为重要。是重视还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心声,实质上涉及到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的大问题。第二,必须讲究方法。社会舆情非常复杂,报什么,怎么报,应当从大局考虑用心研究。本期《前沿关注》讨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所发5篇文章对此作了较好的回答。我们热切希望各级党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精神大胆探索,切实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本刊十分乐意介绍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地方主流媒体就是地市党报。作为地市一级的党委机关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基层党报,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报道地市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反映群众的实践和心声。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3,(3):7-7
邓崴往2013年第2期《新闻实践》撰文认为,传递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是党报存在的最大理由。党报的话语权是人民群众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办好报纸要闻版,历来是各级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地市级党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之一,党的声音必须在要闻版“唱响”;政府的重大举措必须在要闻版“报透”;代表社会正当要求的群众心声必须在要闻版中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7.
华夏 《新闻前哨》2003,(9):12-12
一、贴近的原则 党报的新闻的贴近性与晚报、都市类报纸是有区别的,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统一性原则。党报要更好地将党性与群众性统一起来;将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将反映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 第二,结合性原则。党报要找准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结合点;找准  相似文献   

8.
刘黔明 《新闻窗》2007,(5):117-1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和要求,作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的党报信访部门。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为民排忧解难,提高信访工作效益,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完成,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小燕 《新闻前哨》2003,(10):19-2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报影响力的有效实现途径,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突破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原则。做到“三贴近”,对党报及其记者而言,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党报的权威性和可读性统一起来,重要的是在寻找最佳“结合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杨华 《传媒观察》2013,(9):54-55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报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加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和贴近群众。发挥党报的优势,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都有前所未有的拓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群众办报”这一方针,更多的是体现在以群众为中心办报,反映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需求,引导群众的观念等。但与以往相比,党报通联工作明显呈弱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党报作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的重要载体,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传达党的声音,使党的主张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鼓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存在的重要依据。党报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报作为人民的喉舌存在的重要依据。党的主张,包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是党为了实现一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宣传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这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报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坚持"三贴近"原则,就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新闻报道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同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党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党、政府的主张,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的主流媒体主导地位依然牢固.党报的政治敏感性、政策指导性、理论准确性、监督有效性等,一直支撑着其不可取代的媒体权威性.我认为,党报是完全可以办好的,而办好新时期党报的有效路径始终离不开新闻强报、特色立报.党报就是要在这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靠做强新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党报进行舆论监督,需要不需要讲究艺术性?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党报除了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外,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舆论监督。这是由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党报是在党领导下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办的报纸,是直接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这一办报宗旨,就决定了党报既要积极地宣传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创造,又要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与疾苦。对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党报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满腔热  相似文献   

16.
刘新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33-134
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地市党报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地市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群众的实践和心声的重要任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报道方式的影响,缺乏亲近感和可读性等问题,一直在很多地市党报或多或少存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体激烈竞争,尤其是都市化媒体的冲击,进一步增强地市党报的可读性,增强其影响力、竞争力,愈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是党报的宗旨,党报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必须服务群众、贴近群众.贴近群众关键在于服务群众.本文从"新闻服务"的角度出发,结合平日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地市党报如何贴近群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早期中共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今天的党报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党报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报群众工作能够落地生根,重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群众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畅通渠道,汇集源头活水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代言群众心声的基层党报,要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真诚的感情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必须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无阻,让老百姓有倾诉心声的地方和机会.党报群工部是"窗口"和"门面",既代表报社、报纸、报人的形象,也代表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要有耐心、诚心和热心,这样才能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来信来访的问题大多是基层百姓心声的反映,善待来信来访可以及时掌握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了解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直接听取群众呼声,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的概念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中人民性原则实践路径,展示其生动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群众所包含的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嬗变过程.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群众所包括的群体不断扩大,最终群众和人民所包括的群体高度重合,人民群众成为一个联合词语.实践中,群众性的线性轨迹可概括为教育鼓动群众、反映群众生活和心声、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人民性概念由群众性概念生发而来,并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实践中与党性联系在一起.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提出,是党报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丰富,表明党报理论的成熟;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更具实践价值,成为提升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正是由于群众性原则的实践,党性原则才有了更立体丰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