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铭 《新闻窗》2008,(1):13-14
2007年的中国报业市场中。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重庆周报”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其他城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有诸多启示,对所有的报媒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亦能提供不少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周报,是近年来出现在我国报业一个关于报纸分类的概念,泛指那些做城市生活消费内容、以城市为发行区域、每周一期的生活服务类、文化娱乐类报纸.  相似文献   

3.
重庆成为中国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七张综合性日报和五张周报在这个市场空间展开了争夺。重庆报业是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首先要确立一个定义:全国性都市周报指的是以全国性读者为发行目标群的综合性周报。它与以某一城市或确定小区域读者为发行对象的都市类报纸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后者更适合用时下的流行的城市周报来定义。应该说,都市类周报作为我国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枝奇葩,曾在前几年辉煌一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繁荣、完善我国报业格局,曾为读者热捧。在当年网络不发达的时代,它们以比消息更详尽、比专志更具时效性的特点而成为我国平面媒体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5.
樊菊艳 《大观周刊》2012,(32):55-56
伴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长起来一大批对生活服务、消费资讯信忠有迫切渴望的读者。于是时效性强于杂志、服务性胜于都市报的生活服务类城市周报应运而生,井在竞争擞烈的报业占有一席地位,拥有着忠实的读者群。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最新资讯的需求.作为生活服务类城市周报,可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报纸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报业的问题不能高枕无忧但也不必惊慌失措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城市周报发展策略恳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接受了《传媒》杂志的专访,就城市周报以及报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记者:在2005年,报业经营遇到了困难,大家对形势的看法很多,您对当前报业的形势怎么看?石峰:判断形势很重要,尤其是要正确地判断发展趋势!《传媒》杂志对2005年报业进行盘点时,有一篇文章叫做《2005,中国报业:寒风中的徘徊和期待》,描述了大家对报业形势有点茫然,一个比较突出的直觉是广告额在下降。那么,广告额到底下降了多少呢?据…  相似文献   

7.
《出版视野》2008,(1):10-10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传媒发展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期(2007年度)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我市《渝州服务导报》继2006年被评为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十强后.2007年再次进入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十强。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中的报业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市报的崛起和城市日报、晚报的后劲勃发成为报业发展的新亮点。2001年,城市类报纸的广告收入达到205.92亿元,占到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66.18%。同时,机关报、周报和经济、体育、娱乐等专业类报纸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市场定位,意识到把城市人群作为自己目标受众的重要性,并在经营策战略上逐步体现出一种城市化的趋向。那么城市化到底对报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9.
王利明 《传媒》2006,(1):8-11
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城市周报发展策略恳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接受了<传媒>杂志的专访,就城市周报以及报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生活服务类报刊中发展最为迅速、表现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城市周报正从中国各城市中异军突起。在城市周报发展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如何从城市风格、品味时尚、分众消费三个方面把握城市周报发展的脉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3年来,申江服务导报(下文简称申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海周报市场的第一品牌到成为全国同类周报领先品牌,成功在全国报业中脱颖而出。该报经营性资产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新华传媒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人均创利税连续多年保持在百万元水平,荣获全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居全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申报现象受到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新技术及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市场与发行市场表现各异,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突显。2009年依据世纪华文对全国40个大中小城市的市场调研(第三方客观的数据收集),通过包括零售市场的平均销量、有售点平均销量、实销率与覆盖率、潜力机会、竞争渗透分析,部分城市订阅及读者分布与竞争状况、读者消费偏好与广告影响研究等方面,对中国报业市场上主流媒体,以都市报、服务类周报,时政类、财经类、IT类报纸为代表进行分析,旨在反映中国报业发行市场全貌,推出品牌媒体,促进中国报业更为良性发展。本次调研数据,世纪华文沿用SIS报刊研究体系和SRR研究系统,重点从主要类别报纸的零售发行,及都市报的零售及订阅发行(含家庭订阅和单位订阅)、读者研究三个方面,在2009年对中国报业市场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下文重点从发行视角透视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动态和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国内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生活娱乐类周报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报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报刊丛林中脱颖而出,是广播电视报及周报从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理性认识周报特性,发掘周报自身优势,在报道方式上扬长避短,采用专题式组稿,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发布的《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中新增了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专项监测结果,构成以服务都市生活为主旨的这一类报纸主体的正是大量的消费资讯。消费资讯,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消费信息为内容,以资讯为形式的新闻信息。然而,由于消费资讯与广告有着诸多相近之处,加之一些媒体在刊登消费资讯时没有很好的和广告区别处理,以至于受众很容易将二混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马婧 《新闻传播》2010,(9):86-86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是指出现在城市中,以城市读者为受众,以生活消费为主题,以娱乐时尚为特色的服务类周报,它为人们提供着时尚的生活方式、海量的市场信息、新颖的生存理念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这是业内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以下简称城市周报)较为普遍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华西生活周报>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里唯一的生活类周刊,面对后来居上的<新潮><快一周>等成都新周报,已有六年的<华西生活周报>辉煌似已不再如昨.如何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孙慨 《传媒观察》2005,(1):28-30
近年,周报群体悄然兴起,正渐渐地成为中国报刊业变局的新热点。说是报业“经营媒体”的需求也好,说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也罢,它们正默默地形成了一股力量,跻身于刺刀见红的报刊市场,并且日甚一日地融入受众的生活。周报悄然崛起比起城市综合性日报的市场相拼,周报市场显得相对平静,当人们察觉她悄然兴起,她已凝结成一支不可小视的影响力。最先诞生,或者说给人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如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天津的《假日100天》之类,她们在“引领时尚,享受生活”的口号下,几乎是一下…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传媒》2006,(1):24-27
2005年报刊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针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迅速,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活服务类周报服务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解读新时期受众服务性信息需求与报纸信息服务功能的差距,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提高报刊自身竞争力,使生活服务类报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彩芳 《青年记者》2011,(11):49-50
<新女报>的发展状况 <新女报>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前身是重庆计委主管的<西南经济日报>.作为一张时尚、新锐的都市周报,<新女报>深受渝城读者欢迎,不仅在重庆生活服务类周报中零售量位居第一,和其他三大直辖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相比,单摊平均销量也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