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投资高等教育是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农村家庭实现“向上流动”的根本途径.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压力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正在增大.针对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分高中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等阶段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激励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2007级和2020级大一学生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进程中家庭背景对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变化,发现:弱势家庭背景子女向一般本科高校聚集而优势家庭背景子女向重点本科高校聚集的趋势仍在增加,家庭背景各因素对2020级学生获取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影响均明显高于2007级学生,优势阶层子女相对于基础阶层子女的机会由0.955倍变为1.600倍,高收入家庭子女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机会由0.721倍变为1.481倍,城市子女相对于农村子女的机会由1.280倍变为1.406倍,男生相对于女生的机会由1.493倍变为1.719倍。基于此,当前应构建以政府支持为中心,学校、社区与家庭等领域全方位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破解社会分层结构与教育资源分布结构对弱势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造成的双重障碍,进一步增加弱势家庭背景子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推进代际良性流动,提升社会开放和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4.
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多,农村家庭通过教育投资实现子女考上大学以及社会流动的愿望越迫切;子女少的家庭,受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无性别偏好;而子女多的家庭,受传统生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追求日益激烈,尤其国家改革高考扩招后,高等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意味着人生有了出路,这对于农村家庭尤为明显。从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就业期望越来越不理想,这给农村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打击,对这些农村家庭对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和消费决策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不确定性趋势分析了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这一局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当前国人热议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与社会的政策和制度关系密切,而且与家庭尤其与父母所处的社会阶层密切相关。家庭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客观限制;父母教育视识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文化干预;社会地位认同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潜在压力;日常生活实践对子女学习观的全面影响和渗透;家庭资源利用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050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子女因素、高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6个维度之间,由于城乡家庭资本的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家庭认为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市家庭,而城市家庭认为子女因素、高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家庭。要消除这种影响差异,需要实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对部分高校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集中在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优势阶层的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它是高中阶段教育分层状况的积累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以投资收益的视角,对农户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动因主要是期望子女跳出农门,大学毕业后能找份更好的工作.贫困生就学资助政策有助于增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意愿,而就业难是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最大阻碍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对农民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发生了分化.教育可能是改变其家庭和子女命运的惟一可行途径,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分层的现实和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严重影响了普通农民子女,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内部的不平等又会反过来造成社会的不平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ast decade Ireland has witnessed substantial changes in policy and provision for children with general learning difficulties a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legislation increasingly underpin the move towards more inclusive provision. Despite this series of policy initiatives parents of children who experience Down syndrome and general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n encounter serious obstacles in gaining access to mainstream education for their children.
This research project was a study of the experiences of a small sample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ho experience Down syndrome and general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relation to their efforts to access appropriat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upports for their child in the mainstream school setting. These parents had to invest extraordinary levels of time, energy, and resources in their struggle to get these children into mainstream school and to support their progress there. At local school level these parents and children had positive experiences, but life has taught them that society offers acceptance as a favour, so they cannot confidently expect acceptance by schools and teachers as a right.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对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量农村中小学学生向城市"移民"。研究发现:"农村教育移民"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移民"后班级的竞争程度、"农村教育移民"的家庭月收入、移入学校对待"农村教育移民"的态度等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颀  汪冰冰 《中学教育》2021,18(1):40-50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是补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短板的关键问题.研究以豫东平原杨村小学从衰败到初步振兴的发展历程为案例,探讨农村小学振兴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处于教育体系和乡村社会的双重网络之中,濒临倒闭的杨村小学面临着在两个系统中都不被认可的困境.杨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为争取承认而奋斗,他们...  相似文献   

15.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rural counties often move to urban areas to study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Because graduates from HEIs often settle in regions in which they graduate, the result is a permanent out-migration of young talent from rural areas. This study adds to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student choice by addressing measures that can make a university located in a rural region more attractive to local high school graduates. Empirical data are gathered from potenti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dland, located in northern Norway.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gap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are most important for students. As a result, this study serves as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small rural universities in understanding local students and devising methods to increase attractiveness for this group so that more young talent might choose to remain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目录,以人才培养服务为切入点,从现状和需求两个维度调查了武汉、黄石两地的300名中学教师。结果表明,高师院校应该着力加强对农村教师人才培养的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实际结合,有侧重地做好教师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育,这些结果对于未来高师院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威斯康星思想确立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它的提出对我国高校服务社会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对中学的服务职能没有完全确立,存在认识上的盲区。笔者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对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开展教育拓展则是实现这一对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与中学双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从营销学意义上看,选择和接受教育是一种消费行为。作为供给者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充分研究高等教育消费者的行为,据此设计相应的教育项目和服务产品,并采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来吸引和服务高等教育消费者。研究高等教育消费行为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互动关系,并可期望学校的教育消费者能为学校吸引更多的预期“客户”。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提高学生综全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从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着手。而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既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也不能全面套用中专学校的管理模式,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有效途径。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我们需要在实施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20.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在成立妇女组织、发起妇女解放运动、追求婚姻自由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