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嵇康所处时代道教传播情况的分析,对其诗文的梳理分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嵇康的道教信仰倾向.首先,在神灵观上,道教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神灵体系,嵇康对道教神仙之存在坚信不疑;其次,在宗教实践方面,嵇康通过清修服食、交接道士以期达到长寿得道的境界.因此,嵇康不但是一位玄学家,还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道教神仙信仰对《聊斋志异》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和道教神仙信仰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与道教神仙信仰;二是《聊斋志异》的形象创造与道教神仙信仰;三是《聊斋志异》的环境描写与道教神仙信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道教神仙信仰与《聊斋志异》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民间山岳信仰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民间的灵山崇拜也融入了许多道教服食养生、神仙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早期道教神灵信仰、炼制丹药、法术等方面也可看出其对民间山岳信仰的吸收和发挥.  相似文献   

5.
玄帝信仰是典型的道教信仰,主孝是玄帝信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道教玄帝信仰不仅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根据实际需要加以改造和化用,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信仰特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主孝还是玄帝信仰融入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体现了道教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彰显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来认为白鹿洞得名是因为其创始人李渤蓄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而白鹿洞的地形四面环山,回合似洞,故名白鹿洞。在道教系统中,白鹿常与神仙相伴,多为神仙坐骑,而"洞"则指神仙真人居住之所,李渤是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曾撰《真系》一书,为道教上清系排列谱系,自拟为第十四代传人。所以,李渤取名"白鹿洞"完全是出于其个人的道教信仰。  相似文献   

7.
宜宾真武山是川南道教圣地,其道教神仙信仰的出现不会晚于宋代,至明代晚期出现了实体性的道教建筑,有组织的道教活动正式兴起。此后因时而异,真武山道教活动一波三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全书囊括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哲学、伦理、科学和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系统阐述了养生思想和各种修道长生的实践方法,其神仙道教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世修炼,即世成仙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9.
道教特有的神仙信仰在丰富和充实元杂剧内容的同时,使“仙凡仙——戏中戏”程式化结构成为可能,构成了元代道教戏剧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了道教与戏剧之间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既形成盛极一时的元代道教戏剧又促进道教向民间进一步辐射和渗透。道教以其独特的神仙信仰系统丰富和充实了元杂剧主题内容,建立起仙凡仙和戏中戏的程式化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神仙思想融道家和道教思想,认为“一、世上有神仙,但不可以学得;二、养生可以长寿。”这种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神仙思想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墉城集仙录》是唐代道人杜光庭撰写的一部专门宣扬道教女仙信仰的神仙传记,其书中描述的种种仙凡恋是上清道教关于"道"与"美"的切身表达,具有隽永的道教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陆游一生信奉道教,对陆游而言,道教信仰并非出于对现实的逃避,与其爱国思想并不矛盾。陆游诗歌创作与道教有着密切联系,追慕神仙长生与渴望恢复故土并存于其诗歌当中,这在诸多以“华山”为意象的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文豪 《鄂州大学学报》2013,20(1):16-17,23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的一位先天尊神,在整个道教神仙谱系当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论文则对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其运用主要包括: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对临终病人的抚慰作用和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帮助两个方面,并且对于运用的条件和环境也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宛如预言般的"谪仙"使命,希企能够像道教始祖老子一样"为圣者作师",佐君致太平,而后复返仙界,无死无忧。从少年游历、遍访神仙到中年求取"功名"、辅弼"天皇",再到拜受道箓、入道烧炼服食,其间虽亦有或来自儒家之用世观念,或源于诗人自身强烈欲望的思想元素,但总体上说,将治国治身信仰兼于一体的道教堪谓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底色。鉴于李白始终如一的深厚道教信仰,以及剑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我们有理由说作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他对剑的钟情虽有其粗犷豪放之性格与尚侠之文人心态的原因,但道教法剑的信仰内核在其心态之塑造以及思想之流露、作品之构思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李白的崇道旨趣,从早、中期到晚期有一个由"托形剑化"而至神仙服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红线女故事在后世流传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值得深入分析。通过考察道教神仙信仰文化在各个时期红线女故事中的流变,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文化因素在红线女故事中有丰富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道教信仰强调通过修道、学道的途径以实现神仙信仰的核心要求,更强调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功用.道教戒律所建立的神圣秩序广泛地影响到传统伦理及相关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调节控制起到了自发而积极的作用.道教从戒律上要求人自尊、自重、自爱.从道教信仰实践层面来看,人处在天地之间的自然空间和秩序中,在此客体之中,人在实践自身信仰和修炼道德的过程中实现着与天地间的和谐,实现着与道的合一.道教特别注重信徒个人的修行和成仙成道理想,注重个人的心性修炼乃至积德累功之追求,其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基础相对较弱,社会化程度低;其信徒的身份建构和信仰习惯呈现出“分散性”、“个我化”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就道教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而言,在未来的信仰实践中,需要建构现代性格的信仰社团或道教组织.  相似文献   

18.
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独特现象。神话和仙话在流传演变中,与原始道教的杂糅现象非常广泛和普遍。中国神话传说与中国道教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是后世道教极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并构成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教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硕果,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必将受到对方的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而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明三朝是道教大盛的时期,作为此时间段里诞生的作品"三言"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在此,我们重点讨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宋道士陆修静奠定的三洞学说,是中古道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道教三洞学说产生于南朝道教改革的时代,是民间道教向神学宗教转化过程中的产物。该学说涉及道教神学理论诸多方面的问题。道教以特有的神授经书说造作三洞经书,以三洞学说为基础建构神仙体系和神灵信仰,并通过三洞学说整合统一道教各派,进而形成以三洞宗元为信仰的经教体系。本文通过对道教三洞学说经义及理论的微观考察,辨析三洞学说在道教经教体系中形成的过程,并阐述评价三洞学说在中古道教史上的影响,以期深入揭示三洞真经信仰和中古道教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