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异化植根于社会形态变迁之中,关涉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可以从人适应信息社会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控制信息异化.就人自觉适应信息社会而言,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行为动机,恐惧,特别是信息恐惧,无疑应该受到关注.信息恐惧管理和信息恐惧的整合功能蕴含着信息主体在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过程中,自觉控制信息异化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倾向.政府等外部因素应利用信息主体的这一内在基础,由控制信息异化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基于信息恐惧管理和恐惧整合的自觉发生、发展过程,一方面,应确立并宣扬一种尽可能以信息生态平衡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信息观;另一方面,提供“信息社会契约化”发展平台,促进公共信息领域的民主化、契约化,以其强大的统摄力、控制力控制信息异化.  相似文献   

2.
重新阐释了信息异化的内涵和本质,认为信息异化是技术异化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新形式,反映了从工业社会对实际物的依赖走向了信息时代对虚拟物即信息的依赖。本文重新对信息异化的各种现象进行了阐述,指出各种异化现象的心理机制,各种异化现象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递进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异化的心理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息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明确信息异化的社会危害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策略.本文认为,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主要应从社会建制即制度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即加强信息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法律体系建设,促进信息领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信息异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信息异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恐慌、信息癖、信息强迫、信息至上等现象;二是人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利用信息以达到牟取私利或满足自己某种欲望的目的,此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等.鉴于此,本文从异化概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信息异化的内涵及表现,剖析了信息异化产生的主体根源,提出了基于主体因素的信息异化问题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学者们通常把技术引起的负面效应称为技术异化.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国外学者关于技术异化的探讨比较深入,形成了诸多技术异化观.通过系统考察中外技术异化理论或观点,我们认为要想探究技术异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就应该将技术异化纳入到技术价值论和技术的社会价值观领域来审视.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体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消费正成为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影响信息消费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消费主体的信息搜寻成本、信息素质状况、消费习惯、消费的示范效应以及支付能力等五个因素,阐释了信息消费主体对信息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便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和研发中的信息伦理失范及其治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异化、数据权利、信息隐私和数字鸿沟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最后,从伦理治理的角度出发,文章提出了一组促进和谐信息社会有序运作的网络信息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异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忠  李世雁 《情报科学》2005,23(5):669-672
信息技术的异化首先体现在时空的异化过程之中,在信息的空间压缩、信息对时间限制的突破过程中,信息技术异化产生了信息的对立物熵增,从而信息失去了自然本真;在信息技术的制造、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这种信息的对立物熵增,使信息技术的异化成为环境危机的原因之一;信息技术异化也使社会趋向无序。  相似文献   

9.
朱红灿  陆碧琪 《现代情报》2017,37(5):105-110
基于制度理论,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制度和技术因素如何对公众政府信息网络渠道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感知网络舆情应对、感知信息时效性、民主权利意识等六大因素对于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制度因素中的感知信息安全监管、感知网络舆情应对二者对技术因素中的感知信息服务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为了准确传达源语文本的信息,笔者提倡异化和归化的交替使用的.这就要求了译者熟知不同的文化,不单把文本意思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更要有效地传递文字里隐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田祥忠 《科教文汇》2014,(21):127-128
学校是我国进行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场所,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环境下,学校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学校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本文简述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对执行力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和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龙辉  张明兴 《科教文汇》2013,(26):62-63
社会称谓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日常交际中的社会称谓语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一个称谓语可以表达多个称谓意思,而多个称谓语也可以表达同一个称谓意思。为何社会称谓语会千差万别呢?深入分析会发现引起社会称谓语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时代及社会因素、地域因素、社会情境因素、个体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急剧的市场化转型中,中国媒介受到来自资本的深刻影响,导致一种异化的后果,其突出表现是被资本所驱使,疏离固有的公共性,在公益与私利博弈中不断退缩。值得深思的是媒介与资本合谋成为相互的需要,媒介无法摆脱对资本的渴求,资本则需要通过媒介培育异化的消费者,从而带来了公共性的破坏。资本侵入媒介的深度与公共性销蚀的程度是对应的。这必然构成了突出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为此,需要媒介回归公共理性,减少对资本的依赖,从而更好地构建公共领域,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唐泽威  范哲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21,40(11):54-64
[目的/意义] 为明晰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公益慈善的相关研究,探求公益众筹平台的技术特征、运营水平和社会网络以用户维度的因素为中介,对于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方法/过程] 以有公益众筹平台使用经验的用户为调查对象,收到有效问卷363份,运用WarpPLS软件对获得的数据开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同理心、感知信任和互惠规范对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有正向影响;技术特征对于同理心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感知信任;运营水平显著影响同理心和感知信任,但对互惠规范未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显著影响同理心,但对感知信任和互惠规范未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从理论、实践层面展开讨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陈立泰  梁超 《科研管理》2014,35(11):178-186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以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环境污染作为投入要素纳入城镇化效率评价体系,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角度测算了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城镇效化率,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区规模等因素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比较而言,考察期间经济、空间及社会城镇化效率较高,人口城镇化效率较低,各类型的城镇化效率值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为东高西低的状态。(2)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对人口及社会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均为正,而市区规模对前者的影响为负,对后者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市区规模对经济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也为负;产业结构和市区规模对空间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为正,人口密度为负。最后,本文建议,应通过统筹协调各影响因素来提升区域城镇化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的Luenberger指数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全国粮食主产区总体农业GTF年均值为1.029,除个别年份外,其在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均值均大于1,说明在大多数年份中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2)各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的农业TFP、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水平均大于全国粮食主产区水平。 (3)从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的分解项上来看,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增长主要依靠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对于农业GTFP的作用一直领先于绿色技术效率,而绿色技术效率在其增速落后于绿色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出现了持续恶化现象。(4)机械化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作物受灾水平、灌溉设备水平、农资化肥负荷指数、劳均经营规模、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的规律”与科学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知识审美性生产的规律包括环境美、境界美和对象美,是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基础。而职称化、非全时化、基金行为、论资排辈、追求评奖等异化劳动方式应当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本文讨论了影响企业吸收外界知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企业的吸收能力主要受到先验知识的存量与内涵、研发投入的程度、学习强度与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的机制等四项因素的影响。文章对落后地区企业发展吸收能力的策略及效果进行了比较 ,最后提出了企业发展知识吸收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