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7年8月,河北省文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河北省张北县政府,在坝上古城张北联合举办了元中都学术研讨会。就元中都的遗址认定、兴废、建筑布局和保护利用以及张北县的历史地垃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 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陈高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韩志远、周良霄,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史卫民,河北师大历史系主任孟繁清教授,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研究员叶新民,河北文物研究所原所长郑绍宗等历史及考古专家20余名。  相似文献   

2.
元中都遗址有其特殊的历史研究及文物价值,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元中都遗址的发掘、研究与开发,必将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元中都遗址有其特殊的历史研究及物价值,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元中都遗址的发掘、研究与开发,必将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营市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基建考古和遣址考古成果最为突出。广饶县傅家遗址、五村遗址、广北农场南河崖商周制盐遗址的科学发掘以及大量先秦时期遗址的考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对考古学的研究、对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对海水制盐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文物学研究方面则对陶瓷研究、对佛教造像研究、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文化传播、教育游憩等功能,认为加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有利于发挥其综合效益。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为例,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考古遗址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遗址保护工作既方兴未艾又困难重重。法规、政策、理论、资金、学术、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建构与创新。史前遗址的保护工作尤其如此。文章以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对屈家岭史前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矿冶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是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亮点。文章指出了今后需要在矿冶遗址的文献调研,矿冶遗址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方法和发掘资料的整理,矿冶遗址的价值评估、保护规划、保护技术和展示工作等多方面进一步突破:1)整合各类文献资料,特别要重视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2)开展冶金遗存采样问题的规范化研究,真正建立田野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冶金考古研究的多学科联合研究机制;3)进一步提高矿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的技术水平,为申请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大遗址这一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从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大遗址保护规划、大遗址保护技术、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大遗址保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大遗址保护。但是城市化的加快,地方的急功近利,商业资本的进驻,文物盗掘的猖狂,使得我国大遗址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是解决大遗址保护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必然选择。这种先进的遗址保护方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法律、人才、规划、投入和借鉴等几个方面整体推进,扎实工作,才能使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的《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一文,采取转述国外学者有关批评的方法并基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认为夏是“杜撰”的。此论很值得商榷:一、不能带着“周人杜撰夏朝历史”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二、甲骨卜辞中并非没有丝毫夏的踪迹;三、夏与商、周一样,同属于“早期国家”;四、不能否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夏朝历史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识元中都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程,看到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元朝兴衰史.  相似文献   

13.
元中都是元朝四大都城之一,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张家口历史文化旅游的品牌。提升元中都的旅游价值,是中都品牌建设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支撑,需从历史的深度和高度上挖掘元中都所蕴涵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通过对元中都所蕴涵的政治、历史、文化信息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举办元中都历史文化大型展览、开发诸如诈马宴项目等发展元中都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元刊本《陈抟高卧》是明刊各本所本;从元到明各刊本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在文人手中不断雅化的过程。杂剧由元到明有从舞台走向案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董晓荣 《家教指南》2011,(3):46-50,127,128
文章结合元代与金代文献、图像、出土实物资料等,说明敦煌壁画中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所着云肩是元代流行的式样。其形制源于金代,但与金代云肩相比,制做工艺及服用范围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史无前例,三峡物大抢救规模空前。我国2/3以上考古单位、上千名考古专家云集三峡,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近100支考古队。在库区100多个考古工地上,打响了三峡物大抢救攻坚战。考古工作用自己的双手承接明,其丰硕成果见证长江明,折射出中华明,弹奏出三峡物大抢救的华采乐章。  相似文献   

17.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元代士人有着强烈的科举情结,他们把这种情结诉诸于笔端,于是在元代独特的文学样式——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科举描写,并因此形成了形成了文学史上的科举盛世。由此可见,研究元代士人科举情结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元杂剧。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中,元朝与高丽之间的关系尤为特殊。元朝与高丽人员往来状况与历代相比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高丽各阶层人士大量移居元朝,元朝也有不少人入居高丽。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回顾、梳理与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