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处于全盛时期的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具有超前的生态意识的作家。在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既有对自然风景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揭示。文章以新兴的生态批评为理论为依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切入,解读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旨在激发人们与哈代产生共鸣对自然心怀敬畏,对环境尽心保护。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蓝的眼睛》充分体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细读哈代的诗歌,不难发现其大量诗作中表达出超前、深刻的自然意识和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对自然生态的忧虑和对人类摧残自然的谴责;对社会生态的忧患与对人类社会异化的叹息。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哈代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现,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理论越来越多地适用于社会和精神的领域,将生态学与文学批评相结合,实现生态学的人文转向,其特征既有对当下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忧虑,又不乏现代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王安忆在其《匿名》的写作中将自然生态恶化、社会生态失衡以及精神生态危机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进一步地对其揭露和批判。当然王安忆并非一味否定和批判,在揭露生态的恶化、失衡和危机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刻的内省态度,更充分地展现出对当下生态的关怀和精神救赎的希望。探索《匿名》下的实名存在,传达给读者的是对人类自然、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思考,这也正是作品背后隐含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基于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爱药》,进而探求小说中的生态批评思想。通过分析,本文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8.
生态电视是使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分析、反映人类的精神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现状及问题,在人的意识深层嵌入生态文化指令,倡导生态化行为,引导人们正确地化解各种生态问题,追求精神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和谐与平衡的电视形态.本文主要分析生态电视的教育价值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创作的诗歌与小说堪称双绝,《远离尘嚣》更是其作品之翘楚,在作品中哈代寄托了哈代远离工业文明,投身自然的生态理想。通过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想生态图景的描绘来彰显哈代对英国乡村文化的清醒而又辩证的理性认知,同时运用生态批评手段呼吁人们回归井然淳朴的简单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分析新锐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作品《黑天鹅》,其所展现的现代社会女性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扭曲导致精神环境的扭曲,揭露了女性在这三重生态环境下压抑而病态地生存,最终走向毁灭。提出创造一个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才能帮助现代女性塑造健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与备受关注并深得好评的新闻学和报告文学研究相比,埃德加.斯诺独特的生态思想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现代生态观念尚未得到应有的研究。因此,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被严重误读的今天,重新发掘并认真检析埃德加.斯诺的自然生态观、人本生态观和宇宙生态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类的永续发展或许有着别一种鉴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圣诞颂歌》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塑造斯科鲁奇这一由自私冷漠到慷慨大方,由心灵荒芜走向精神富饶的典型人物,狄更斯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金钱之上的功利主义,并以此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的精神家园的守望。基于此,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狄更斯的生态关怀,以期启发现代人对自我精神生存状况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生态批评致力于从文学研究和生态学结合的角度去探索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对“湖畔派”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诗人在讴歌大自然、赞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对科学技术也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以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旨在运用阿恩·奈斯的深生态理论分析休斯在《乌鸦》诗集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以及他为乌鸦角色所建构的深生态的自我实现之路。休斯认为,人类只有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妄自尊大,并将深生态思想内在化,才有可能与所有其他生物建立牢固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意味着人类精神世界与外在世界的重新统一,是唯一能解救当前西方文明正遭遇的环境与社会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陈雪 《海外英语》2012,(11):175-176
Ecocritic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thought and literary study,which has the double features of both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The Call of the Wild is Jack London’ s masterpiece,and also one of his most successful animal novel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sm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Buck’ s desocialization and his returning to nature.Also it emphasizes the theme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take their obligations seriously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小说从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入手,在细致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自然生态理念。童年视角与生态叙事成为其作品中常见的手法,汪曾祺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表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汪曾祺小说富于现实意义,他不仅描绘出家乡高邮生动的风俗图景,也表达出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希冀。  相似文献   

18.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在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关注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同时,以当今的"生态批评观"理论来分析透视作者在该小说中对人性本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的哲学思考与探索,从中感受到他所提倡的重返自然的生活,恢复和重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融洽之关系的种种设想,仍能起到现实的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南翔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撮其要者,有三个方面的主题最为抢眼:历史与文革、弱势与底层、生态与环保。作者以练达的文字真实再现了“文革”的历史,还原了底层中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并关注生态环保的问题。南翔以悲悯的情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