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深入分析中国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将中国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武术的新语境,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武术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奥运后中国武术在市场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武术迈向全球化为研究方向,从而使中国武术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激发出人们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发展情结,展望未来中国武术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可能性,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不是单纯的技击术.它本身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文化中,具有不同于现代竞技运动的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具有泛道德伦理的价值观;中国武术具有整体健康和养生观;中国武术具有多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面临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竞赛项目不明确;竞赛规则的制约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不可行的结论。现实表明,中国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在此结论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今后在传承、普及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思考,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化学、哲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武术所形成的文化约束的内容,通过辨析"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约束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归纳出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审美视角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根源和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达到了不可兼容的地步,我们试图从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中探寻二者在审美角度下可融合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距,为中国武术早日加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发展情结,展望未来中国武术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可能性,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武术的起源,当今中国武术的现状来对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得出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改革创新,正确的传承方式来支持。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中国武术的生存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中国武术、武术本身及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将西方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渗透到武术的继承、发展和武术的教育之中,同时也要向西方文化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代体育精神与武侠精神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文化渊源,分析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社会功用,并从武侠精神观照当今体育人文精神中的正义,指出当代体育精神除了为己的个体正义外,更关注的是它的社会正义,即规则的执行范围、体育规则与体育权益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在当今体育界浮躁不正之风愈刮愈烈的形势下,重提中国古代武侠精神的正义,对于体育职业之风的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传统武术精神对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武术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传统武术精神内涵和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传统武术精神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德教育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目前武德教育在高校开展和传播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力图客观全面地反映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武术形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武术各种流派中的拳种,几乎都有形神之说。故在研究、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拟将其中的“精华”按对立统一的规律,初步汇总,提炼为系统的武术形神之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刻剖析了中国武术人文精神内涵。研究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核;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文精神重要载体;在中国武术中,我们可以体认到"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国武术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武术人文精神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武术人文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阐述了环境、武、侠义是武侠电影中最具有观赏价值的亮点。环境和侠互相映照融为一体,与主题的基调一致营造着悠远的意境,传达出"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为源泉,在银幕上展现着独特的中国功夫场景,在神韵上是飘逸的东方意境之美。"侠义"精神是武侠电影的内在灵魂,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忠、义、仁、勇、信",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的缩影,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通过分析梳理关公精神和习武人群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传承,为现代习武人群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精髓,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树立民族人文精神的道德楷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