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的一个七绝诗组.全诗共五首,"黑云翻墨未遮山"一诗即其中第一首.《湖南教育》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望湖楼醉书>赏析》(以下简称《赏析》)一文对此诗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但由于《赏析》的作者未能联系整个诗组来进行考虑,因此文章对某些地方的理解便使人觉得有失于臆断.首先,《赏析》对诗的着眼点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文章认为,此诗是作者"在望湖楼上一瞬间的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也是一个作家思想、人格的写照。因此理解诗歌不能忽略时代和诗人本身的特征。“在理解与感受的同时,还不能不对诗词的思想和艺术作出评价,而这就又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艺理论,还要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等等,把这些知识同赏析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金开诚《漫谈“想诗”》)。这说明鉴赏古诗词必须同作者本人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古诗文的欣赏  相似文献   

3.
正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艺术珍品中的瑰宝。在古诗词中,不少传世作品都与数学密切相关。那么古诗词怎样进课堂呢?一、诗词中的数学之美——诗词妙用于数学课堂导入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学好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我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古诗词呢?(小博士)古诗词赏析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有限,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也有限。但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创作诗词的背景,便可以从中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和诗词所蕴含的独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遴选的古诗词共70首,其中12首设置在单元版块,16首设置在"专题"版块,42首设置在"诵读欣赏"版块.后两个版块中的古诗词在正文下面附有简单粗略的赏析,主要是名句的赏析.再加之中考课内古诗词考查只限于名句默写这一类型,这就导致教师讲授时难免不细掘深挖,浮光掠影的居多,因而古诗词中隐含的一些经典文化现象就容易与学生擦肩而过,甚是可惜.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瑰宝之一的古诗词,更应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古诗词的赏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呢?一、知人论世——详细了解古诗词作者和时代背景文人由于其生活背景、性格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因此,要想要真正读透一位作者的诗词,就必须充分了解这个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如李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不拘一  相似文献   

7.
杨桂姝 《辽宁教育》2007,(10):56-56
一、说教材 《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真实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中期藩镇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学习这首诗要求学生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的痛苦。学习这首诗要求学生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反复的吟诵中探究赏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纵观2006年17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的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1.古诗词选择面广,有诗,有词,有曲。所选古诗主要以七绝、五绝为主,其中清代诗选了5首,这要引起注意。所选诗的朝代多元化:综观17套试卷选用的20首诗,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3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2.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有  相似文献   

9.
奇诗妙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败后,希特勒又下 令大举进攻英国。在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巴黎,某日 《巴黎晚报》上刊出一首无名作者用德文写成的 诗: 让我们敬爱元首希特勒. 永恒英吉利是不配生存。 让我们诅咒那海外民族, 世上的纳粹惟一将水生。 我们要支持德国的元首, 海上的儿郎将断送远征。 惟我们应得公正的责罚, 胜利的荣光惟 字有份。 这首诗明是献给元首希特勒,但巴黎人知道 如何读懂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希特勒的憎恨, 也表达了作者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这首诗的另外一种读法 吗?(答案见本期…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赏析,从高考的要求来看,主要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探索以下几种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古典诗词,要在对诗句文辞准确解读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为我们在解读、赏析诗歌的时候,不能拘于表面意思去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而应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和主旨,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心志.  相似文献   

11.
初中古诗词教学通过吟诵的方法如何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教学实践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朗读激趣,感受诗韵1、课前预习,搭建"诗心"共通的桥梁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因此学习古诗词必须重视课前预习。除了课前朗读本词,我还要求学生预习时朗读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同时,学生还应对作者及诗词创作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查找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诗词鉴赏应该从哪里切入?从哪里切入才能比较快捷地鉴赏出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怀、表现手法?要准确鉴赏古诗词,可以肯定必须读懂整首诗或词反映的思想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而后加以一定的想象联想。但受阅读面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了解诗人生活、写作背景,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心理感受,于是往往不能准确鉴赏古诗词。这样说是不是面对一首古诗词,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鉴赏?其实不然,完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切入,简便而快速地鉴赏一首古诗词。一、从体现诗词反映的季节或时间的词切入把握诗词所描写的季节或时间,对鉴赏诗词有重…  相似文献   

13.
谈胜轶 《高中生》2011,(30):6-7
近几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有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命题人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整体把握诗词作品的审美能力,要求考生能较好地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赏析作品的章法美。诗歌章法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章法结构的特点常常能够彰显作者构思谋篇的审美情趣。因诗  相似文献   

14.
<正>1.知诗人古诗词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知识阅历浅,要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应引导学生凭借书籍、影视、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了解时代背景,明白诗歌写的是唐宋,还是明清;诗人处的是盛世之朝,还是衰败之代;诗人是府中之宫,还是深山隐士;受宠信,还是被排斥……借背景,拉近古今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收到"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渔歌子》可让学生看诗人头像,读背景资料,明白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放逐江湖时写的,还知道志和这名字是皇帝赐给的,希望他心志平和。走进了诗人心,更易了解诗歌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正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考和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一、把握诗中的信息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歌要因入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品描写了在暮霭笼罩下、笛声伴奏中,作者与友人一次各奔前程的分别。此诗以长于抒、情、富于风韵而为人称颂传唱。诗的第一句以景带情。  相似文献   

17.
欧小蓉 《中学文科》2007,(12):71-71
赏析: 这是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笔者认为该诗的妙处在于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 1诗抒写一个出游在外的游子的离愁。诗歌借助皎洁的明月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诗人似乎在责怪月光太明亮,以至难以入眠。往下看,我们顿时醒悟,这其实不关月亮的事。那么,为何而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汉乐府诗“缘事而发”,唐代诗人白居易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均点明了古诗词创作贴近生活的本质属性,即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诗人境遇。而这也恰恰说明,古诗词教学需要关注作品背后蕴含的知识。背景知识是作者创作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在古诗词教学中,背景知识则是由与古诗词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刘泳恩 《海外英语》2012,(11):45-45
《水仙》是华兹华斯写的最美的一首自然诗。诗人在独自漫步时,忽然发现湖边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在微风中摇曳起舞。大自然这奇妙的美景不仅使诗人心旷神怡,而且成为他美好的回忆,在他孤寂无聊的时候给以他安慰和快乐。华兹华斯在平静中追忆和咀嚼,写了这首诗,作者对这首诗做了很好的赏析,不妨一起来读一读吧。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绽放最灿烂的花朵,千姿百态,姹紫嫣红,芳香浓郁;古人以诗言志,以词言情,古诗词以其丰美的艺术琼浆滋润着读者的心灵,给赏析者无尽的美的享受,笔者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在赏析古诗词中,捕捉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体会古诗词表现出来的山村田园之美,羁旅愁怀,离情别恨之情,领悟古诗词弦外之音,感受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