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问题。在重庆召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讨论会上,对这个问题以及“活动”、“实践”两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热烈讨论,但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 最近,我重温了《实践论》。深感这篇光辉哲学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心理与实践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以《实践论》为指导,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对历史教学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教学实践。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就历史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和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测量学家韦克斯勒在1950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它也包括着各种心理品质,即一个人的动机、需要、兴趣、欲望、情绪、意志等等。它的作用是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调节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布鲁纳把“动机原则”做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他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设计学习的最佳情境,有效地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心理优势,这是关系到学习成败的首要的决定因素。顾冷沅数学教改小组在总结教改经验时,也把“情意原理”做为其四条教学原理之一,他们认为课堂教学范围里对于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可见激发动机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内容,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一)文艺创作活动,不仅是一个艰苦的艺术探索过程,而且也是创作者为实现其目标的一种具体行动,因此,它需要创作者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动力来引起和维持这项巨大的劳动。这种强大的心理动力,在文艺心理学上被称作为创作动机。"所谓动机是指的刺激一个人去行动或者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它是引起人去行动或者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内在原因,是直接促使人去行动的推动力量。"[1〕创作动机作为动机的一种,属衍生性动机范围,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文艺创作的一种心理力量或意向。它不仅能引起文艺创作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能不断地为这一活动提供动力,保证其进行,并且它还自始至终为文艺创作活动定向,使它最终达到创作者所预定的目标。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创作动机,任何文艺创作活动都是不可能发生和进行的。创作动机作为一个动态的结构,其中包含着驱力、诱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在心理科学领域中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它关系到如何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揭露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如何应用这个基本理论来指导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等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界同志的重视,特别是六十年代初以来,心理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近几年来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提  相似文献   

6.
“动机”是典型的心理学派术语,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被引进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并备受关注。随着语言学习和教育研究领域发生“社会文化转向”,“投资”这一经济学概念被引进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补充和发展了“动机”这一概念。两派论战多年,因此,有必要将心理学派盛行的“动机”概念与社会文化学派倡导的“投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差异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对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成就动机是近代动机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班集体工作中引入成就动机因素 ,是建设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的有效途径。笔者以库克拉成就动机研究理论、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班杜拉的强化理论及“罗森塔尔”效应与成功几率 (Ps)等为依据 ,对在班集体建设中启动大学生的心理动力、激发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中有个支点概念,是指力的作用点,如果没有支点,就不能产生动力。其实,物理学中关于支点的概念也可以引入到心理学中来。本文就谈一下“心理支点”与心理发展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考察社会上著名的成功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长过程大都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个转折点,才使他们的成功成为可能。有时仅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他们心灵上受到强烈刺激,引起巨大震动,进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机。这动机与他们优良的个人素质和个人努力结合,使他们变得与众不同。鲁迅先生本来是学医的,但当他从电影里看到,在同胞将被日军砍头的现场,…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人格与潜能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而这两者均属于心理学范畴,故体现了心理发展的意义。因此笔者在本文提出了“心理营养”这个概念。我认为,作为一种理论,它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观点,它可以为幼教实践提供新的态度和方法。 一、心理营养的内涵 同任何有机体一样,人的生命活动也需要一些基本的物质元素维持,而这些能维持  相似文献   

10.
“动机”一词的一般界说是引起、推动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过程。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普通心理学中 ,它被归于个性倾向性之中 ;而在应用心理学分支 (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之中 ,它又往往作为独立的研究论题出现。动机心理研究既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又有很现实的应用价值 ,因而愈来愈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值此由认知革命导致心理科学出现激动人心的迅速发展的岁月 ,心理学家们也密切关注动机心理的深入研究。强调动机与情感作用及其与认知关系的“热认知”思路 ,成为今日心…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首倡“心理距离说”。在《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一文中,布洛从审美的角度,提出了“心理距离”这个概念,并且阐释了“心理距离说”的有关规律。他认为“心理距离”是“介于我们自身与对我们发生影响的事物之间的距离”,“距离乃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是一种审美原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Lambert和Gardner共同创建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态度与动机”理论主要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态度和动机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学习过程的作用。其中心是: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态度和动机比语言能力更能决定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使人们有意识地做出行动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继系统观、文化观之后,场观正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影响日增的指导观念。诚然,场概念亦屡被混用,如混同于环境或混同于文化。本文旨在澄清场概念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一、场是什么 “场”本是物理学术语,最早由格式塔学派引入心理学。格式塔学派“以同型论的观点认为心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都是相对等的动力结构”。相比较而言,勒温的“场论”最为著名。作为教育理论科学术语使用的场概念来源于后者。 勒温‘场的学说的基本陈述是:’(a)行为必然是由一些共存事实的总体所导演出来的,(b)这些共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个场的任何部分的状态都依存于场的其他每一部分。……行为既不依存于过去,也不依存于未来,而是依存于现在的场。”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历史剧”概念从滥觞到广泛使用,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甚至到了21世纪,这个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的艺术概念仍会不时引起一些讨论与争鸣。这一方面说明“历史剧”概念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显示对它的认知依旧不够完整和准确。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历史剧”概念更多地存在于戏剧史与戏剧理论的研究领域,而在更广泛的戏剧创作、戏剧评论中却处于被边缘化,甚至被弃用、被解构的状态,这既是一种概念缺位,也是实体上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近来,“心理平衡”一词经常出现在一些教育文章中,人们在工作中也每每用“心理平衡”来分析、评价某些教育现象。本文想就“心理平衡”在教育中的意义作一粗浅的分析。 “平衡”原属于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心理平衡”在这里指的是“人”这个个体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输入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符合的一种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6.
创作的冲动     
孙娟娟 《考试周刊》2012,(79):14-14
小说主题即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作家所主要表现的思想愿望、情感、观念等,但无论如何作家的主观意图应为小说主题的第一层面。创作动机包括作家的心理动机,从艺术学的角度讲,它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层面性和横纵向的关系。一般的作品除了总动机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子动机,另外还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本文仅对显在动机和潜在动机两方面加以论述。一显在动机是作家创作直接的心理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由各种时间和物象的触动引起心理的波动,以致引起心理失衡,从而产生一定强度的情感、行为与笔墨,这是一种明显的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 职工学校的学员,有的学习积极,有的自觉性不高,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在心不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在于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不一样。学习是由多种动力因素推动的,动机是内在的动力因素。我们探索职工学习动机,认清职工的学习动力,可以为我们考虑职工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找到一些心理根  相似文献   

18.
本期我们要谈的“大能力”是“动机”。这个问题涉及内容比较多。一、动机的构成与功能戴维斯·李奇对动机的解释是“想要完成它”。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若没有足够的动机或  相似文献   

19.
有两位学生这样评价初一心理课:“心理课充满了不要、不许、不该,与其说是心理课,不如说是道德课、纪律课更贴切。”“心理课是初中‘最严肃’的一门课,老师讲的是一些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的概念,比如什么是‘意志’、什么是‘动机’,还总要和英雄人物挂上钩。”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研究一切心理观象之所以产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本理论问题。因而,“心理的实质”一章(或一节)是贯彻全书的核心与纲领,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所在。我国心理学研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而且在理论体系上受苏联心理学的影响很大,特别在论述“心理的实质”问题时,几乎都引用了许多苏联心理学教科书上的概念与理论。这无疑是有益的。但其中有些概念由于是翻译过来的,比较难以理解,如本文所谈及的“映象”。实践证明,对这一关键性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心理的实质”这一根本问题的理解。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去追溯其源和探讨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