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因时代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的丧葬形式,都表达着孝的观念。当代丧葬活动仍受传统孝道观念制约,且与传统孝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当代丧葬产业链中的墓地、碑刻、代祭等产业兴起,成为朝阳产业。要发挥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应完善公共基本服务,规范治丧程序,完善丧葬行业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模式,使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新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金沙江傣族传统文化中一些积极的文化精神在得到传承、发展,但家庭及社会经济观念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并同现代化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调适、解决这些矛盾冲突,一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二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东江地区日常礼俗主要通过婚姻礼俗、节日礼俗、丧葬礼俗表现。这些日常礼俗呈现出三大特点,即客家礼俗为主导的农耕性、传统落后性与现代性并存、多元性与特色性兼容。特色鲜明的东江日常礼俗又与东江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但是传承与发展东江文化的重要媒介,反映东江文化独特性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东江文化变迁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4.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徽州地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移民社会的社会历史变迁情况、程朱阙里"儒风独茂"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丰厚的物质基础,是徽州文化产生和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是指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政策问题背后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许多重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艺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  相似文献   

7.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丧葬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渝东南土家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加强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保护和发扬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文化间、国家间、以及经济团体间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存成为当前世界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存在样态。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政治援建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深化改革时期。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研究不同国家、民族或者区域文化差异的重要框架结构,有利于破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在整合局内文化、融合局外文化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为我国当前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治制度变迁路径中,无论是采借西方还是培育自己的文化,都存在着被积淀在社会整体结构内部的文化的制约的问题,中国的制度变迁同样面临着政治制度理想与文化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从经验的角度看,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是在传统文化的培育基础上的采借。  相似文献   

11.
胡艳华 《天中学刊》2013,28(3):120-126
湖北王村丧葬仪式的变迁,呈现出民间生死观对"保持身体完整"记忆的重要性,以及由文化变迁引发的认同危机。随着丧葬形式的变化,民间对死亡仪式的习惯性记忆受到冲击,村民的文化认同凸显出代际差异,由此造成的个体困境加剧了个人在遭遇文化变迁后的过渡性危机。应在文化多元化的意义上讨论民间仪式变迁,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民间仪式改革,促进国家与民间在仪式问题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沿着知识传播、知识发展、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知识逻辑,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公认为大学的三大职能。对于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反思批判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总认为是以三大职能为载体,依托三大职能进行的,并不能称作大学独立的职能。但是,这样的大学职能定位,与大学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告谐音成语新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谐音成语现象蕴涵了复杂的"三维"矛盾冲突--传统文化的挑战与现代公众认同的矛盾冲突;语言文字规范与商业广告经济的矛盾冲突;传统修辞与广告修辞的矛盾冲突.这"三维"矛盾冲突是广告谐音成语现象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背景决定其文学创作执着于中国乡村的变迁,关注与思考乡土文化的意义以及命运。《极花》是其乡土小说又一个高峰,更是他无法调解城乡文化矛盾与冲突最痛苦的"郁结"之作。作者通过圪梁村人、事、物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密集性的记录,将读者视野聚焦于拐卖妇女事件的背后,反思在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大背景下,在城市文明成为当代社会主导文化的社会语境下,揭示了城乡二元文化的对立与冲突,表达他对城市文明挤压、侵蚀下的乡土文明凋敝、没落甚至走向毁灭的担忧,更表现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审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矛盾、冲突交织的困境中,思索个人、农村乃至历史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江西上饶的丧葬音乐,随着丧葬民俗的形成,就一直伴随着。其音乐的内容,透露出当地的文化信息;其音乐的传承和变迁,具有一定的轨迹。上饶的丧葬音乐,主要来自道教音乐。从道士学习丧葬音乐的途径上看。大致有下列三种:1.祖传,2.拜师传习,3.旁观自学。考察丧葬音乐的发展,大致有以下特征:1.功利性,2.政策的导向性,3.通俗化,4.随着经济的发展渐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内部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是从折射于各种具体文化形式中话语内涵的不同而划分的.在当代中国,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本文探折了这些矛盾冲突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冲突之后的文化生态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发展现代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德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学校德育出现了三大典型的矛盾:学校德育守成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矛盾;学校德育价值整合趋势与多元文化的开放格局定位的矛盾;学校德育的他律特质与个性发展的自律倾向的矛盾。最后,在社会变迁这个大背景下,对我国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上、思想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不同,甚至发生了尖锐冲突,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矛盾和冲突呢,文章通过对《城市之间》等作品的分析,认为,这是经济转轨时期带有普遍性的文化困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人导演乐于表现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一说"家庭三部曲")因最贴近李安自己的生活原型,并最少地受到商业化目的及迎合西方口味的影响,而能够更原始地表现中国文化思想冲突,以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碰撞(其实质仍是东西方文化矛盾)。中西方文化在由冲突到相容,由疏离到互换的过程中起到了描绘中国文化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