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新闻界》2014,(21):43-44
<正>1844年1月2日,巴黎出现了一张每周出版两次的德文小报《前进报》(Vorwrts),出版人叫亨·伯恩施泰因,一个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开办了剧本翻译社和法德广告中介办事处,需要一家报纸为自己的企业做吹鼓手。他的一位音乐家朋友出资3000法郎,于是报纸就办起来了,首任主编阿·伯恩施太德。后来查明,他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政府收买的间谍。2月,马克思和阿·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在  相似文献   

2.
报纸编辑部的基本任务,一言以蔽之,是编报,编辑出一张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符合报社根本利益的报纸来。为保证如上基本任务的胜利完成,每一张报纸都需要有一个编辑方针,作为编辑报纸工作实践的指导和约束,这就是编辑方针产生的原因和它的重要作用、意义所在。何谓“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编辑工作的政策、法令和准则,是指导编辑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报纸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凭个人的志趣、爱好,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务。他在选择每一条新闻、修改每一篇稿件、制作每一个标题、组织每一个版面的时候,都要受编辑方针的指挥和约束,要遵照编  相似文献   

3.
朱瑜 《出版广角》2012,(6):47-50
他从业30年后从管理岗位重回出版一线"再作冯妇",被评为"新锐出版人"和"798致敬创意出版人";有人认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出版业唱最后一曲挽歌,头顶美好理想,悲壮前行".他说,每个出版人都需要有一点堂吉可德的精神,每个出版人也应该有自己向往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4.
钱立 《新闻界》2001,(6):40-41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办一本杂志,如果不能对刊物的编辑方针、刊物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细部的一系列工作做总体策划,没有一个刊物整体发展战略,是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这在办刊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刊物的定位、定向和品牌经营。一简单地说杂志的定位,就是你要办一本什么样的杂志,这本杂志的内容是什么,选用哪方面的题材,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题材,包括深度、角度、语言风格、办刊者的立场和态度,刊物的可读性、定价等问题。杂志的定向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你的杂志是办给谁看的?你通过什么途径让杂志到达…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5,(7):72-72
世界报业协会今年3月接受了德国报纸博物馆的创始人马丁(Martin Welke)和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史学教授肯芝(Jean Pierre Kintz)的研究结论:印刷版报纸诞生于1609年。位于德国美因兹的古登堡博物馆收藏了世界上第一份印刷版报纸《故事》(Pelation)。它的出生地在如今法国东北部的斯特拉斯堡市,当时属于德国。这份报纸的出版人名叫约翰娜(Johann Carolus)。他早期基本上靠卖手抄的新闻简报维持生活。1604年,他从一位名印刷商的遗孀手中买下了一个完整的印刷厂。  相似文献   

6.
打开新近收到的美国新闻界权威杂志《编者与出版人》,一帧肖像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咦,这不是科迪斯吗?——一位我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公报》进修时的同事。这不,此次他获得了全美报纸专栏作家协会颁发的一等奖,他那每周一期的有关家庭问题的专栏使他获得了这项殊荣。科迪斯·奥斯汀今年39岁。我1989年初离开《查尔斯顿公报》回国时,他还在该报社工作。但我知道不久他就另谋高职,跑到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去工作了。在报社时,他是唯一的一名黑人记者,而我则是唯一的一个黄种人,因此,我和  相似文献   

7.
胡文敏 《新闻界》2007,(3):129-129
在报纸运作中的策划分为报纸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报纸策划是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现代报业来说,报纸策划事关报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主要是担负版面决策  相似文献   

8.
李劲松 《出版参考》2009,(17):32-32
读书人启航,一个人从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做起,用了近两年时间,成为一名同时跨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五大媒体的图书推广人。近日,他的特色书评集《读家秘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发业内关注。据已经读过这本书的业内人士讲,不但大众读者,业内的出版人、发行人也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它通俗的切人视角对图书的宣传策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夺取全国政权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传媒工作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观点,但是随着党中央在指导方针上发生持续20年的"左倾"错误,这一正确的观点被"以阶级斗争为纲"替代。不过,他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报纸批评、双百方针、政治家办报、党报五大作用等党报理论,都是他党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只是鉴于当时背景,现在运用时要有所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男人读报纸,女人读杂志,在当今报刊出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长期存在于出版界、主导出版人思维模式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女性把阅读兴趣投向了报纸,尤其是都市生活服务类的报纸,甚至日报中的服务类版面,如教育、时尚、养生等,其读者多为女性。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的报业市场,每个城市都有几家生活服务类的  相似文献   

11.
读书人启航,一个人从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做起,用了近两年时间,成为一名同时跨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五大媒体的图书推广人.近日,他的特色书评集<读家秘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发业内关注.据已经读过这本书的业内人士讲,不但大众读者,业内的出版人、发行人也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它通俗的切入视角对图书的宣传策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提出并实行的全党重视、依靠群众办报的方针。从广义上说,“两办”方针也就是全党重视、依靠群众办新闻事业,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杂志等各种新闻传媒。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9月26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强调了这一方针。他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新形势、新实践,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首要和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方针。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后的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制定工作方针,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办报纸,如同做其它工作一样,也要有个按情况规定的办报方针,亦即编辑方针。这个编辑方针应使全体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都了解,共同为执行这个方针而努力。办汉文报是如此,办少数民族文字报也是如此。问题是我们在办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时候,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报纸性质和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适合少数民族读者需要的编辑方针罢了。制定编辑方针是办报的首要问题报社的工作,不论是办汉文报还是办少数民族文字报,其最主要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一杂志刊登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标题是《仇富是中国社会怪现象》。他在该文下半部分提出的中国现代商人需要“士魂商才”的疾呼,我相当赞成。但他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一张报纸、一分杂志办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同时,与作者的支持也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  相似文献   

16.
梁文  胡兵 《青年记者》2006,(22):46-47
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突然发动政变,推翻了正在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他信内阁。这一突发事件震惊世界,国内的任何一家综合性报纸都对此进行了报道。针对国内报纸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笔者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以期通过这一研究揭示出国内报纸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和立场,进而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了解受众对不同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微观环境下,受众的收入、对媒介的态度、媒介使用时间是如何影响媒介消费支出的。通过QQ的配额调查,获得基于广州市网民的1162个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的消费支出无关。对媒介的态度,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媒介(报纸、杂志、互联网)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媒介使用时间全部与媒介消费支出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不管是党的机关报,还是其它各种类型的报纸,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在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问题上,必须有鲜明的态度,必须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这是报纸党性原则所要求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报纸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及时、权威、有深度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受众提供思想、信念、观点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蕴含思想、理念、观点的新闻评论,具有上述功能与作用。一篇新闻评论无论长短.也无论作者是谁,它一旦见诸于报端就意味着报纸在发言,在向受众宣示自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报纸的文化核心,是党报舆论导向的标杆。  相似文献   

20.
南化文 《今传媒》2003,(5):28-29
现代报纸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报纸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读者也有鲜明的地域亲近性。期刊与报纸虽然不尽相同,不能套用办报的方法来办杂志,但在关注地域文化这一点上,报纸与期刊应当是相通的。尤其是地方办的杂志在抓好普遍性、专业性选题策划的同时,更应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介绍,这不仅是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三贴近”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