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中山手迹     
<正>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件"博爱"题词是孙中山先生为表彰爱国华侨邓荫南先生资助革命,勋及国家而题写的横匾。孙中山先生一生为谋求强国富民,用"博爱"精神激励革命志士,同时也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因此,"博爱"在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文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此件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2.
1923年2月8日,<新文化>月刊在大连创办,发起人是大连中华青年会会长傅立鱼先生.<新文化>创刊后,远在广州的孙中山先生亲自写来贺信,并为该刊挥笔题词,写下了"宣传文化"四个大字.他祝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人民,敢于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伟大创举.这是孙中山先生给大连写的惟一题词.1924年4月,<新文化>改名为<青年翼>,成为大连中华青年会的会刊,先后出版了7卷67册.  相似文献   

3.
朱强 《北京档案》2016,(11):41-45
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锐意探索的过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伦敦的一段被捕蒙难的遭遇使得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曲折而传奇.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蒙难经历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特别是与宋庆龄女士的爱情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与宋庆龄相知相爱之前,自兴中会酝酿时期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为止,孙中山先生曾有一位亲密的女伴与战友--陈粹芬女士.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在近一年的筹办展览过程中,展览项目组的同志和负责文物藏品保管的同志对馆藏孙中山先生有关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匡正了许多对文物和图片记载的错误,产生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现将部分成果以专题形式刊出,以  相似文献   

6.
澳门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青少年时期经常过往之地,是他首先步入社会谋生之地,也是他策动和指挥辛女革命活动基地之一。澳门同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至今澳门仍保留着许多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遗址供人凭吊怀念。……  相似文献   

7.
老马 《北京档案》2002,(7):40-41
在档案部门经常听到"没钱"的叫喊声,你要他开展活动吗?"没钱";你要他订阅刊物吗?"没钱";你要他上等级吗,还是"没钱";你若再问他,为什么工作上不去,他自然仍是那句话,"没钱".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钱"二字竟成了某些档案人用来挡"兵"的"将",用来挡"水"的"土",实在叫人可悲可叹.不过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8.
鹿荣 《编辑之友》2010,(8):112-114
最近收看某地方台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请出某著名演员时,这样对他说:"观众朋友们早就对您耳熟能详了." 乍听到"对您耳熟能详"的说法,觉得有点别扭:对"人"也可以"耳熟能详"吗?于是便查阅了几本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耳熟能详"的解释为:"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9.
马苹 《北京档案》2016,(11):46-49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其建军思想和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仍具有借鉴意义.孙中山的建军思想主要体现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以下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旧北京提起"天桥马连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称为"天桥马连良"的是天桥著名演员梁益鸣. 梁益鸣是北京通县千塘村人,本名梁大龙,1923年加入天桥"群益社"科班学习,排行为"益"字,故名梁益鸣.后来他在天桥演出了近40年.  相似文献   

11.
陈沛雪 《编辑之友》2010,(10):116-118
一说起王云五,脑海立刻浮现出大二时候学"工具书"这门课上老师教的四角号码法的顺口溜:"一横二垂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小是九,点下有横变零头".有了这样的亲切感,让我仔细地读了一些关于王云五先生的书和后人评价的文章.大家褒贬不一,有的甚至南辕北辙.可能如金耀基先生写到的:"王先生自14岁做小学徒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一生做了别人三辈子的事.  相似文献   

12.
百年小说大师张恨水的『编辑』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吉  杨铁梅 《编辑之友》2010,(11):123-125
提起张恨水,名家如是说--老舍:"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友鸾:"我们同时代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师." 孔庆东:"对于中国现代的通俗小说,张恨水是天字第一号人物";他"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由是,张恨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章回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小说水平高,名气更大,被孔庆东先生称作"百年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3.
进入《孙中山纪念馆》,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它引导我们进入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之路.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0月10日,倡导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眼前出现了孙中山的兄长孙眉的照片.是他资助孙中山远赴火奴鲁鲁今称夏威夷的地方.那是1879年,孙中山17岁.档案资料中记录了孙中山自己的心情:"始建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此危难之际,北平高校学生积极组织起来,进行抗日宣传,救护抗战伤员,慰问抗日前线战士,甚至投笔从戎,开展各类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1842-1918),字益吾,号"葵园",由于曾任国子监祭酒,世人也称他为"王祭酒",湖南长沙凉塘人,24岁中进士.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6.
一、"随求"与随求菩萨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唐代瑰宝,其中有许多与佛家密宗信仰相关的法器和供养器.这批法器中有六枚钏环较为特别,与同时发现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账>碑上的记录对照,其上记载:"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1]所谓"随求六枚",恰是指这六枚钏环.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中,开明书店的创立时间被记载为1926年8月.是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60号、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先生的家门前,挂起了一面"开明书店"的招牌.从此,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开明书店,喜爱开明书店的出版物,甚至将那枚"书籍与太阳"的标识与一本好书画上等号.然而,"开明风"刮起的确切时间,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疑问.究竟开明书店是在1926年8月以后才挂牌营业、进行出版活动的,还是要早于这个时间呢?  相似文献   

18.
若论档案事业体制之健全、档案法规之完备和档案教育体系之规模,咱中国可让世界上许多国家惊叹.1996年,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到咱中国一开,外国同行们都算开了眼界,秘书长先生不得不客气地称,中国虽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在档案事业方面却走在世界前列.而当中国的档案同行站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门前,也同样开了眼界,那排着长龙的参观者队伍和阅览室里座无虚席的利用者让人有一种在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坑前的幻觉,与自己的档案馆日不上"两双"(利用人次、利用卷次)的凄凉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人气"也差得太远了.  相似文献   

19.
周天 《编辑学刊》2012,(2):48-52
李俊民先生是一位老出版家。"种韭菜"是李俊民先生的编辑理念。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几套丛书的编辑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理论室的崛起,谈了"种韭菜"思想在出版界的贯彻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前前后后来过上海20多次——从1894年酝酿上书李鸿章,到1911年末回国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从撰写《建国方略》,到商讨国共第一次合作;甚至于他与宋庆龄的婚姻、与李大钊等中共人士的交往,都与上海息息相关。上海,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太多的足迹。1999年,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公安博物馆获知卢湾分局有一把孙中山先生曾经用于自卫的手枪,这个消息让公博馆的员工们兴奋不已,能够收藏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这实在是无比珍贵而又难得啊。然而,当这把被称作"小贝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