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出版运营现状及盈利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云 《编辑之友》2015,(8):24-27
随着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作为智能手机社交应用工具,逐渐成为众多手机用户必备的社交平台软件,2011年1月一经推出便受到热捧,用户量激增.在此基础上,微信运营商——腾讯公司着力打造集沟通交流、购物商用于一体的、功能强大的商务型网络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功能单一的聊天工具.在微信平台内容推送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微信出版应运而生,而微支付功能的推出,给微信出版盈利模式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可能.文章综合分析了微信出版的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微信出版已出现或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旨在关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助益,为微信出版的发展壮大提供.  相似文献   

2.
黄检文 《出版广角》2016,(22):61-62
近年来,女性阅读市场日益成为各大出版企业关注的重点.在女性图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跟风出版、内容缺乏深度和出版媒介单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微信作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之一,其公众号内容推送的精准性,用户对公众号的依赖性等,使得微信公众号在女性图书出版营销市场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当下热门的图书出版公众号为例,并结合女性阅读的行为特征、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化分销特点等,与出版同人探讨微信公众号在女性图书出版营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信出版具有低成本、便捷、精准、按需出版等特点,能规避传统出版中存在的风险,对用户吸引力大,凸显微信出版的巨大优势,可通过产品、广告、品牌、OTO模式、定制出版等来盈利.但微信出版的潜在危机也不容小觑,大多数公众号被淹没在微信的海洋里,版权保护成难题,社会资源整合度低.微信出版需对症下药做更多创新.  相似文献   

4.
微信自出版是新型数字出版业态,引起了出版结构的变化:出版的门槛与边界被消除,出版主体和用户可直接互动.微信自出版的演进趋势,一直处于出版结构与普通出版者之间的动态冲突之中,传播技术扩张与出版权力下移并进,普通新媒介用户获得主体性.尽管微信自出版目前还未处于出版场域中的支配极,将来却有可能重构移动出版的位置空间.  相似文献   

5.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变革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方式,推动了出版营销理论创新,本文梳理了近五年来我国新媒体出版营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二维码等新媒体工具在出版行业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李桦 《出版广角》2015,(13):86-87
本文从自媒体传播的特性和普遍规则出发,以微信平台功能中的"微出版"为主要视角,梳理了高校学生微信主要功能的使用习惯特征和规律,并就此提出基于微信平台"微出版"功能和其他功能的整合应用,建构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腾讯公司立足智能终端出品的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微信平台,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服务,为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提供了良好平台,但在实际应用中版权保护风险却一直存在.立足微信平台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现状,本文总结了腾讯公司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成功经验及其不足,分析了数字版权保护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的侵权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洪健 《出版广角》2016,(14):15-17
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纷纷布局新媒体出版.本文以传统专业出版单位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经验为切入点,从内容定位、读者层次、跨产业融合、专业运营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邦微信运营的经验,为其他专业出版单位运营微信公众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余筱瑶 《出版科学》2016,24(3):80-83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版无形中给互联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规范、治理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备受关注。剖析目前主要出版侵权类型,辨清典型出版侵权责任,明确合法与非法的行为界限,并对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从法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层面进行规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与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微信日活跃用户达到了5.7亿。它所形成的微信传播环境正影响着中国的各个产业,例如出版业。在微信传播大环境下,微信出版也孕育而生。微信出版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出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以往的出版模式带来了些许"新鲜空气"。但微信出版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比如版权保护受到挑战、盈利困难、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微信出版未来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之路。面对如上困境,有关单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二,探索合适的盈利模式;三、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