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隐蔽战线的斗争为党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月北平的和平解放,正是党领导全国军民奋战与隐蔽战线工作共同配合的历史功绩.这项历史功绩使北平免受战火摧残,为新中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一些反映隐蔽战线斗争的影视作品如《潜伏》《北平无战事》《叛逆者》等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与观众好评,揭开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神秘面纱.在影视作品中,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潜入敌营的举动,设立接头地点、电台交通站的地下联络方式,以及发展可靠人员入党、策反敌营人员的隐蔽工作等内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我们不禁要问,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地下工作到底是什么样?是否真如影视作品般跌宕起伏?探寻北平地下党的工作细节往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党地下工作的真实情况,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隐蔽战线斗争的复杂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动物园每天都接待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喜欢书法的游客会发现,在北京动物园的正门、西南门、西北门和北京海洋馆的入口处,虽然都挂着"北京动物园"的牌匾,但字体却有两种,一种是毛体(毛泽东),一种是郭体(郭沫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北京动物园的历史说起.1949年3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资产处理委员会将原北平农林实验所移交北平市人民政府建设局.  相似文献   

3.
强光美 《北京档案》2021,(11):51-53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自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以后,北京城经历了由"旧"到"新"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建设新世界"能力的重要窗口.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发表《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一文,宣布"我们已经推翻了一个旧北平,开始建设一个新北平."[1]随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的号召.由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建设新北平"的征程.  相似文献   

4.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迂往古都北平。3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北平驻军.在北京饭店召开了迎接中央进北平会议.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五人组成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认同     
国庆前夕,本刊记者在河北《档案天地》杂志主编王潮的陪同下,专程到河北平山接受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和搜集相关素材,于是,有了本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保存在平山的记忆"。平山是革命老区,1948年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相继转移到平山的西柏坡等村。中共中央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使新中国的蓝图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李自华  王蕾 《北京档案》2012,(8):8-11,69
正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不断走向全面胜利,中共中央筹建新中国的工作逐渐全面展开,新中国的国都选址问题也相应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民主协商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选择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并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的发展先后在党内外加以宣告,客观上营造了定都北平的政治舆论,最终使定都北平的提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代表们一致表决通过,从法律上正式宣告北平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在新中国定都北平的决策过程中,毛泽东对定都北平心有所属,同时又广泛征求意见,使定都北平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所走过的艰辛而光辉的历程,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所继承的那份光荣与责任。1949年1月底,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已经基本结束。在大军正式入城的前两天,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批部队从西直门进入了北京城,当时仍叫北平。随着这支部队入城、穿着军装的为数不多的地方干部里,就有《人民日报》的部分领导和干部,他们肩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传媒》2021,(23):73-7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史文物的呈现与传承加深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延续.传统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经典文物为切入点,通过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明星视角,带领受众共同欣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探索文物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节目通过对历史记忆的挖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播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首都各界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本刊讯今年"七一"前夕,首都各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活动中,不少机关、部门组织共产党员到北京市档案馆参观《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举办"触摸历史见证北京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14):90
1942年,《青年记者》创办。一步一脚印,至今走过七十年。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还是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记以来,《青年记者》始终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的自觉,与中国新闻人风雨共进、携手前行,与千千万万读者和作者风雨共进、携手前行。记者意味着责任,青年意味着承担。1949年年底,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升起不久,  相似文献   

13.
日前,83岁高龄的曹国平向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捐赠了部分私人收藏的历史档案,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北平进步青年地下组织"民主青年联盟"章程原件,当时的进步刊物《北大清华联合报》创刊号原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北平进步学生赴东北解放区学习时的通行证、路条等。这些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26):106
1942年,《青年记者》创办。一步一脚印,至今是过七十年。不论是战火钤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申,还是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记以来,《青年记者》始终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的自觉,与中国新闻人风雨共进、携手前行,与千千万万读者和作者风雨共进、携手前行。记者意味着责任,青年意味着承担。1949年年底,五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9月21日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当年参加会议的政协会议代表签名册,真实地留存了这件珍贵档案,定格了人民共和国的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成立新中国的历史盛会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中共中央于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成  相似文献   

16.
舒云 《北京档案》2004,(7):39-39
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进北平的日子已经选定在后天,电报打到北平的六国饭店.住在六国饭店的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们,专门为这事召开了一次会议.   ……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郭国涌 《传媒》1999,(4):16-17
《工人日报》是1949年7月15日创刊的.今年7月15日,是它创刊50周年纪念日. 《工人日报》的诞生,对中国工人阶级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在1949年7月1日关于出版《工人日报》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多年来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之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所换得来的重大革命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工人日报》是1949年7月15日创刊的.今年7月15日,是它创刊50周年纪念日. 《工人日报》的诞生,对中国工人阶级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在1949年7月1日关于出版《工人日报》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多年来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之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所换得来的重大革命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在杭州的77天——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研究会、“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本书真实还原了1954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开展工作的历史场景,记述了新中国首部宪法的诞生过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的工作作风。《江山大势: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罗平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本书记述了1949年国共和谈的历史始末,以史实说明中国国民党是如何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赢得民心并逐渐走向胜利的,揭示了人心向背决定历史走向这一颠扑不破的历史逻辑,为人民至上理念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