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浏览网页"第17届韩国釜山电影节"内容,其中有这么一句:在第1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热门话题。这里可以用"相濡以沫"吗?"相濡以沫"是一个典故性成语,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有两条鱼,生活在大海里,一天,被海水冲到了一个浅浅的水洼里,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生存。后来海水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方。这样的爱情在人类生活中不鲜见,男女双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爱情越是牢固不破。  相似文献   

3.
<正>《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  相似文献   

4.
《庄子》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性.把性与生命的形成及维护精密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性与社会人为对立的观念。虽如此,《庄子》之性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消极,它提出了某种行为是否符合“性”的必要条件。——该行为是否出于无心,出于无心的行为至少不会异化性。“无心”的要求把生命指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池塘里有几条鱼一次,我和梦礼、梦佳两姐妹散步路过一个水塘时,看到有人正在钓鱼,我顺口提了一个问题:“怎样知道这个水塘里有多少条鱼?”梦礼说:“那还不好办,把鱼全捞上来就知道了。”梦佳说:“把水抽干,鱼都露出来了,捡起来数一数不就得了。”我说:“如果水塘非常大呢?”两个女儿都不说话  相似文献   

6.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傺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的生命交响曲,这段话就是其梦幻般的主旋律。属文虽短,却微言大义。至博至深,借此一“斑”,可以窥探到庄子思想精神之全“豹”。  相似文献   

7.
“庄周梦蝶”的寓言意象在庄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意蕴,其所表现的生命意识是庄子对个体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庄子“物化”为蝴蝶,在悠闲自在的梦境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梦境消解了人与物的区别,人与物合为一体使庄子达到了自由的“道”的境界。庄子以蝴蝶的身份探索生命的价值,追寻自由的人生境界,以梦境的美好批判社会的黑暗,在梦与醒之间实现自我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友情的颜色     
一直为一个古老的故事所感动:涸辙之鱼,相濡以沫。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条鱼是同甘共苦的“夫妻”,但我认为,它们说不定是两个共患难的“朋友”呢!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13,(Z1):87-88
我最喜欢"相濡以沫"这个成语,是因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有两条鱼,生活在大海里。一天,它们被海水冲到了一个浅浅的水洼里,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以求生存……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我与她之间有着刻骨铭心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11.
周丕 《良师》2003,(17)
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5个孩子去钓鱼,到了中午,猫妈妈数了一下说:“一共钓了30条鱼,我们平均每只猫钓了多少条鱼?”“这谁不知道,30除5。”小花猫抢着说。“不对,应该30除6。”小白猫纠正说,“我们5个猫孩子,加上猫妈妈,一共是6只猫。”猫妈妈听了小花猫和小白猫的回答,差点没笑得倒下去,说:“‘30除6’是什么意思?是把6只猫平均分成30份,每条鱼钓多少只猫。这不是让鱼钓我们猫吗?应该说:30除以6,这样才是把30平均分成6份,30÷6=5(条),每只猫平均钓5条鱼。你们说说,你们的算法对吗?”听了妈妈的话,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猫妈妈的故事,让大家…  相似文献   

12.
教研组开展活动,由我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6页11题“小猫钓鱼”.情境图上3只小猫围在池塘边垂钓,小花猫钓了8条鱼,小黄猫钓了20条鱼,小黑猫钓了15条鱼,情境图下面有一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任教两个班,在第一个班是这么教的.师(呈现主题图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小花猫、小黑猫和小黄猫.师:你们能根据小猫钓鱼的情况说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花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黑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黑猫多钓多少条鱼?……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大黑板,然后和学生们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节课下来,师生练了一黑板的习题.课后,我暗自思考:这本是一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练习课,而通过前面的教学,课堂上满黑板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已经都会提出也会解决了,这节课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展示一下罢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在40分钟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呢?我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围绕“问题树”进行教学.第二天,在第二个班又上同样的内容.课伊始,我出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理的抱怨     
两人在吃饭,只有一盆菜:两条鱼,一大一小。一位先生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另外一个勃然大怒。“多没规矩!”这人叫道。“什么事儿呀?”他的朋友觉得奇怪地问。“你吃掉那条大鱼了。”“假如你是我又怎么样?”“我当然夹那条小的。”“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还在那儿呢!”无理的抱怨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中,人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这样定义的: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便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便是物理变化。也有人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把是否有新的物质分子生成,作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分水岭。在这个定义中,出现了“新的物质”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物质”是范围很大的概念,而“新”是有相对性的。那么什么才是“新的物质”呢?在石墨变成金刚石,白磷变成红磷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呢?显  相似文献   

15.
阳程 《文教资料》2014,(25):50-5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该如何存在,我们应如何追求理想的生命境界?人们也许可以从庄子的“达生”思想中寻找到答案。庄子的“达生”思想主张顺应性命之情,以通达生命本体。本文以《庄子·达生》篇为基础,从“以何为生”和“为何而生”两个层面,具体阐述践行“达生”思想的要义及“达生”思想对教育的启示。践行“达生”思想的要旨在于形神兼修,既要以技养形,又要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以道养神,努力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与此相应,达生教育应做到率性而化,各尽其用;重内轻外,游心自由。  相似文献   

16.
“砰!”宝宝又把杯子摔在地上了! “啪!”爸爸的手掌印在了宝宝的屁股上! “哇!”宝宝的哭声响彻整幢楼! 这样的声音和场景在我们的周围时有发生,家庭中的“破坏”宝宝招来大人的制止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宝宝必须遵守规矩才能够使他懂得如何来爱护玩具,否则他们肯定会无法无天——这是很多爸爸妈妈的想法。可是爸爸妈妈是否真正了解到宝宝进行“破坏”的原因呢?宝宝是否只是任意发泄呢?宝宝只是喜欢做出一些和大人对着干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两种不  相似文献   

17.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是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称之为“逍遥游”。那么,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庄子的回答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但让庄子没有料到的是,后人对他的这个回答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8.
龟的逻辑     
庄子拿着竹竿在濮水边上钓鱼。楚王派出两位大夫带着诏书:“我特此任命你为国相。”庄子拿着竹竿,依然望着濮水说:“我听说有神龟,死了已经3000年了,被楚王尊为圣物,用丝巾包起来,再装进一个珍贵的神龛里,放在庙堂之上。你怎么想?你是放弃生命留下一副神圣的骨架3000年来在敬香的烟雾中作为膜拜的对象好呢?还是像一只平常的龟那样,拖着尾巴活在泥土里?”“对于这只龟来说,”两位大夫说,“宁可在泥土里拖着尾巴活着!”“回去吧!”庄子说,“让我留在这里,在泥土中拖着尾巴。”龟的逻辑@龙渊  相似文献   

19.
《好同学》2005,(8)
所谓“钓鱼”是市中心一项新的游戏项目,每个鱼竿5元钱,不限时间,只要把池子里的鱼用空钩钓出,这条鱼就免费赠送。池子里的鱼很多,也很大,每条都有两三斤重,再看那鱼竿,只是一根细细的竹子,哪能承受鱼的挣扎?许多人都只是围着池边看,说着“这条鱼好大”之类的话,同行的小刘却跃跃欲试,上前租了个钓竿。  相似文献   

20.
明王是庄子理想中的帝王形象。庄子以政治视角为切入点,以帝王个体存在为落脚点,反对帝王用“非人”方式劳形怵心地以知治理天下。庄子认为,帝王应以无为方式使世间万物自齐而达于“明王之治”,以实现安闲境界为理想目标、“胜物而不伤”为旨归。明是虚静无执的生命境界,庄子主张用“以明”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以达到“两行”并立并质的状态,在肉体上既不伤己亦不伤人,在精神上不被名所伤,使个体存续更合乎人的本然状态。对明王的解析,从新视角深入考察庄子哲学的内蕴,有助于我们洞察庄子全身远害、轻松自然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