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1):71-72,78
1建设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与实验线站是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生物大分子(以蛋白质为主)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20世纪末随着人类及大量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有了极大的飞跃,对蛋白质结构测定的需求也空前增长。目前,测定蛋白质结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而同步辐射因其具有高强度、高准直性、能量连续可调等一系列优点,从一开始就成为蛋白质结构研究的强大工具。目前几乎所有重要的蛋白质结构X射线衍射实验都是在同步辐射装置上进行的,因此近…  相似文献   

2.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小角散射站实验数据归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小角散射实验站的电离室配置保证了实现实验数据对厚度归一化的要求.根据该配置给出了实验数据对厚度和强度归一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F0002-F0002
上海光、凉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具有建设60多条光束线的能力,可同时向上百个实验站提供从红外光到硬X射线的各种同步辐射光,具有宽波长范围、高强度、高亮度、高准直性、高偏振与准相干性、可准确计算、高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将成为我国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重要科技平台。  相似文献   

4.
贺战军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441-444,330,449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简称“上海光源”;英文全名为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缩写为SSRF)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具有建设60余条光束线的能力.可以同时向上百个实验站提供从红外光到硬X射线的各种同步辐射光,具有波长范围宽、高强度、高亮度、高准直性、高偏振与准相干性、可准确计算、高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可用以从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团簇物理、化学、医学、药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微电子、医药、石油、化工、生物32程、医疗诊断和微加工等高技术开发应用的实验研究.将成为我国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重要科技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3-224
北京生命科学所叶克穷实验室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17U)采集的晶体X光衍射数据.解析了一个加载了底物的完整C/DRNA蛋白质复合物的3.15埃晶体结构。该结构首次显示了这个复杂分子机器的整体组装方式,为“单体”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2-222
上海光源用户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张明杰及他的研究团队对肌动蛋白7a的突变如何导致先天性失聪失明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17U采集的晶体X光衍射数据,  相似文献   

7.
读者论坛     
《科学与生活》2009,(6):8-8
<正>光源其实是服务业上海光源竣工不久就拿到了5月号《新知客》杂志。文中对北京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装置窥探SARS病毒真身的介绍,令我感受到上海光源的前世今生。上海光源从一个科研项目变成了一个科研平台,很像国际科技界的一个服务平台,让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使用这里升级版的"光束线",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我这个学医的来说,最兴奋的是,上海光源的生物大分子  相似文献   

8.
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 坐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 包括一台 150 MeV 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全能量增强器, 一台 3.5 GeV 电子储存环及首批建造的 7 条光束线和实验站。SSRF 于 2004 年 12 月开工建设, 2009 年5 月向全国用户开放。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7-467
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损三维成像、高穿透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各国同步辐射优先发展的先进实验技术。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俞书宏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田扬超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该实验室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空间分辨的X射线成像实验站的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加速器、台北新竹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三个同步辐射实验室在海峡两岸相继建成,这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建造同步辐射装置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此时对装置上的同步辐射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是适时的。本文以北京同步辐射(BEPC)装置上的经验为例进行讨论,希望对其他两个实验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