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一:基础教育忽略了“基础”基础教育不姓“基”,这是一个悖论。基础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建立在厚实、牢固的基础之上。没有基础,不可能有真正的能力。房子不能建在沙滩上;没有学会走,不可能学会跑。如,一些老师动辄就让学生“上网收集信息”,课堂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都用幻灯展示,却忽略文本的解读。现在一些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知识的传授如果又是填鸭似的填进去的,如何期待学生能厚积薄发?“基础教育不重视基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改革搞错了?是新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都不是。新课程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并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在训练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素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方向性要求。那么在职业教育中如何理解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实施好创新教育,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在不同类别的教育中,创新教育应有不同含义。大学教育中创新的空间很大,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理论创新的圣地,创新是大学的生命基础,它极力鼓励其中的每个人自由地进行创新,观点越新越好。基础教育虽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践中对学生的创新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本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事物的内外在冲突和两难局面所引起的人们精神上的困惑是不胜枚举的。遗憾的是 ,人们对实践中或理论上的悖论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悖论似乎像一个不正常的异类总是被搁置在一旁。在下面的论述中 ,我们将讨论几个教育悖论问题。在笔者看来 ,教育思考中的悖论意识不可缺失。换言之 ,悖论意识也是教育思维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  相似文献   

5.
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高师教育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然而,现实情况却显露出高师教育教学脱离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如何把高师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置于一个新的视野中,提高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操作层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高师教育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然而,现实情况却显露出高师教育教学脱离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如何把高师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置于一个新的视野中,提高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操作层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人才,这似乎已是一个常识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理论界就开展了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问题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共识。在我国一些重要的教育法规和文件中,也对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非人才作了明确的回答。然而,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却是在以人才为培养目标。例如:(1)从中小学办学思想方面来看,在“惟升学能成才、升学者是人才”的陈旧观念指引下,教育的育人使命退位于尖子生的选拔和甄别,基础教育变成了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着眼大面积,兼顾一小批(尖子生)”已…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教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纷争和时代性转换,都以对“人”的认识的重大区别和变化为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领域中“人”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是“人”吗?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缺失了“人”吗?又是如何缺失的?“人”的观念是怎样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又该如何让“人”回归到教育场域中来?如此等等的问题都是教育学界需要直面探讨和深度思考的时代性主题.叶澜从人的生命高度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以及她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引发强烈的共鸣.从生命的立场去研读叶澜的专著和论文,分析和思考新基础教育实验及其内蕴的教育理念,理解和诠释她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通过相关专著和文章去解读叶澜的基于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些同志提出素质教育的模式,主张基础教育应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视素质教育为改革的理想的目标模式和突破口。然而素质教育是否已绎抓住教育的根本?是否能成为理想的目标模式?是否能起到教育改革的枢纽作用?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性质和方向,务必加以认真深入的探讨。诚然,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追求素质只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的但并非最重要的和完全自足的属性和工作目标,相比之下,追求价值和效益是教育的更深层的、根本的属性和工作目标。笔者提出效益导向型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模式应是以效益导向型教育为主,素质导向型教育为辅。这也就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所进行的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包括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更应包括学做一个社会的人。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成绩裴然,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就连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有很多困惑:德育工作至今没有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枯燥的教育模式,学生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绿满民生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它守望着一个孩子终生的成长,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培养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人才,而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正如一株小苗长成参  相似文献   

12.
常莉 《文教资料》2013,(8):94-95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搞好基础教育,为学生建好大厦的基底;办好高等教育,为学生崛起大厦的高度。中国现代教育在这两方面的实践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对教育的思考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学校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文章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角度进行观察,对学校提出更高要求,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接受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时为个人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肖川 《辽宁教育》2003,(12):27-28
基础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进行新的创造所需要的基础将愈加雄厚,基础教育的年限也将逐渐延长。在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大学本科教育也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趋势。在今日中国,基础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我们说,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那么,这个基础都应该包含些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着我们的眼界、见识、胸襟与怀抱,反映着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追求。过去,我们将基础教育其“基础”的含义仅仅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这种理解不仅是片面…  相似文献   

14.
(续上期)3冷静思考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土壤.所以,必须冷静而理性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如所周知,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对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但对中国则尤为严峻.因为我们如果不能通过优秀的教育形成人才资源的优势,就必背负世界上最为沉重的人口负担.那么,我们的教育能够算得上优秀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前,我国对中小学教育称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区别的,强调它是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但是,对中小学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和在教育整体中的地位、特点突出不够。1985年以后称这一阶段的教育为“基础教育”,也可称之为“国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范围主要是包括小学、初中在内的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的普通高中教育,同时还包括学龄前的幼儿教育和对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人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奠定基础的阶段。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与社会发展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 ,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持续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然而现行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在能力素质的培养。故此 ,重视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也就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一、什么是个性1、个性是指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个性概念进行了极其精辟的解释。他认为 :“教育上所重视的个性因素有两重意义。第一 ,一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问题 ,并且能进行思考 ,在心理方面才是一个个体。‘为自己思考’是一句烦冗的话。除非…  相似文献   

17.
葛虹 《中国教师》2006,(5):53-54
德育,这一沿用已久的教育术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内涵与外延有些什么变化?我们如何优化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我们如何思考德育现代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一、关于人本德育的定位什么是德育?鲁洁教授在《超越与创新》一书中,专门就德育的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洞察,从现代化和现代人培养的角度,特别提到“培养人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命题或概念。也许它可以为我们思考新时期的德育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无独有偶,叶澜教授在《重建学校精神家园》这本专著中将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归纳为简单的八个字——“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夯实民族素质根基的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中心 ,是保证中小学教育任务得以实现的“主战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既制约着学生基础素质提高的幅度和民族素质根基的牢固程度 ,也会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因此 ,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 ,应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 ,何谓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依据什么理论来构建 ?如何构建 ?这些问题目前理论界还鲜有探讨。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寄宿制学校,实质上是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一次历史性“重组”。这次“重组”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就在于必须是一步到位,不仅要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问题。那么,当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否一步到位了呢?在一步到位中存在哪些困难呢?怎样才能一步到位呢?本文作了大量的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天门,这是一个不能让人忘却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曾以良好的基础教育和优异的高考质量而蜚声海内外,并赢得状元之乡的美誉,全国各地纷纷到这里学习考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人,教育系统积淀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天门教育发展的步子也越来越沉重。影响天门教育质量和制约天门教育发展的症结在哪里?天门人在思考,张德洋也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