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下,可接触到科普的受众群逐渐扩大。从接受效果来看,对大众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往往会比自上而下式灌输科学知识收效更佳。"博物杂志"作为微博平台上科普影响力较高的传播主体,其传播路径之异除互动性的提升外,还体现在传者风格的重塑、内容和渠道的选择及对目标受众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专业科普网站等为传播源,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广大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形态。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的特点,是全民科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传播是所有科普基地的根本职能,传媒型科普基地在媒介渠道、科普资源和受众人群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科普基地大致分为四类:科教文场馆类、社会公共场所类、科研院所类和其他类。其中,其他类中包括中小学型、主题科普教育型、研发和创作型、传媒型等。以重庆市为例,课堂内外杂志社、重庆科普网、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都属于传媒型科普基地。课堂内外杂志社是重庆市科普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从基地类型  相似文献   

4.
李霞  陈耕 《传媒》2020,(2):49-52
轻松娱乐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正在逐步介入科技传播的领域,这不仅为抖音增加了新的内容类型,也让科普借助短视频进行科技传播成为可能。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普信息化为科普内容与普通公众间更广泛、深入的连接创造了机会,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传播生态。本文以抖音为例,关注社交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深入探析信息传播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从而在未来发展中建立更加成熟的互联网+科普的服务形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在改变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重塑着传播产品的形态。在科学传播领域,科普信息的阅读行为场景呈现出移动化、日常化的特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本文以中国科协创办的"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发现移动化、日常化的科普信息阅读场景对科普公众号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表达形态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化、日常化的阅读场景,科普创作还应在内容、互动机制、情感体验方面深入调适,以满足受众的科普需求。  相似文献   

6.
王萍 《传媒》2024,(6):39-42
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给科普期刊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融媒体时代,部分科普期刊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借助新兴媒体优势,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博物》杂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在长期传播实践过程中所探索出的发展道路,可以为当前科普杂志传播力的提升提供诸多启示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科普传播,应充分考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和舆情发展的阶段,从应急科普传播机制、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科普方案的优化.文章分析了应急科普传播的内涵与特征,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科普议程设置与传播方式等存在的问题,从信息传播阶段、发布主题、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维度提出应急科普方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璐 《东南传播》2010,(7):95-97
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普传播借助大众传媒这一载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存在着问题。文章从科普传播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以及科普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视角对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阐释我国科普传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晶 《编辑学报》2019,31(6):600-605
我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总监,迄今已在该杂志做采编工作20年,亲身经历了她从《地理知识》杂志改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从1.5万册/期增长到100万册/期、杂志社从十几个人发展到拥有几百人的传媒集团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总结在《中国国家地理》20年的采编实践,探讨了自1999年以来中国科普期刊内容特性的几个发展阶段,探究了该杂志在近20年间是如何将其内容制作的性质从简单科普向科学传播转变的,介绍了其在内容制作方面是怎样完成了对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从学习和模仿到质变和超越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味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一些经验。我最想表明的意思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实践给我们以信心:中国的科普期刊,只要坚持科学传播理念、遵循媒体传播规律,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普道路,并成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0.
韩迪  王雪艳 《今传媒》2021,(4):55-58
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分析"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科普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对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创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科普视频为个案进行分析,对其科普视频的视频文本和文字文本进行切入,从传播环节中的传者、内容、受众三方面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以期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信科普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科普平台,其传播者具有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点,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微信科普内容具有碎片化、多样化和时尚化的特点,且内容质量鱼龙混杂;微信科普的传播方式快捷多样,科普效果十分显著。微信科普在极大促进科普工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碎片化的信息不利于系统和深入学习,大量混杂伪科学或谣言的科普信息未经筛选、盛行一时等。微信管理和监管者应加强监管、鼓励扶持优秀传统科普媒体进军微信科普;微信科普传播者则应该加强自律,广大科普用户也应不断提高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传播以科普实践的方式展开与推进。通过分析科普自媒体,来探讨它在科学传播中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剖析当前自媒体参与科学传播的模式、机理与策略。科普自媒体的科普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传播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部校共建的新成果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大讲堂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内容实施的有效做法。因此,将优秀的实践方式及时凝练并推广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北方民族大学新闻评论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大讲堂内容随机融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中,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包,从而构建起大讲堂内容融入的长效机制;同步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适时地拓展了大讲堂的内容,扩大了大讲堂的影响力;让学生复述、讲解、分析和评价大讲堂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并完成线上测试题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大讲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段培 《新闻传播》2024,(3):73-75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新媒体健康科普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文章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这对于健康科普内容的传播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健康科普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传播途径。然而,新媒体也存在着信息过载和虚假宣传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保证健康科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新媒体健康科普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内容,同时也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筛选和推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英伦 《新闻传播》2014,(2):319-320
文章以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下的科普传播模式,总结出中日两国科普传播的具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科普传播策略,希以促进中国科普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学术期刊的媒介属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传媒环境变化3方面分析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的必要性,提出学术期刊从社会热点、读者需求和报道方式创意的角度切入传播科普内容的方法,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有扩大自身影响、培养潜在读者和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理性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科普主力军转战短视频赛道,科普短视频成长为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形式之一。科普短视频消弭了知识分享的时空藩篱,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有利于科普工作者打造优质科普作品。本研究以“上瘾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熵权法提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计算公式,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瘾模型”中触发、行动(用户体验三要素)、投入等维度的部分自变量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酬赏维度的自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未见显著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加强创作者间的有效合作、平衡科普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将有利于短视频科学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