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2.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3.
韩俏俏 《文教资料》2009,(24):26-27
托马斯-哈代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杰出的诗人.哈代第一部诗集一发表就受到了国外诗歌评论界的密切关注.随着哈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发展,各时期研究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综述国外诗歌研究的发展情况,以期为中国的哈代诗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其诗歌创作中,时间是其重要主题,与其他诗歌主题紧密相连。哈代诗歌中的时间主题是深沉地、乐观地看待时间悲剧,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思想构成了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5.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哈代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诗歌的总体研究、对其自然诗的研究、对其战争诗的研究、对其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及现代主义倾向的研究。国内哈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哈代诗歌数量之多、成就之大极不相称。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
张立斯 《考试周刊》2010,(21):31-32
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哈代的抒情诗入手,对哈代的诗歌与创作思想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中国最早翻译哈代诗歌的诗人,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哈代的影响,但是,除去技巧运用、作品风格上的相似,两位诗人在诗歌背后的关注点却是迥异的。两位诗人的诗歌中,都有一种悲观,哈代意图透过小我的悲观,为大我乃至宗教、社会找出一条出路;徐志摩则透过小我的悲观,营造出一种小我的忧郁,并借这种忧郁安慰自己、安慰整个社会的不满足。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所致,另一方面,也和社会背景、民族宗教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生命历程是非常独特的,作为19世纪后期的重要小说家和20世纪初期的重要诗人,他的双重面目是显而易见的,孰优孰劣,却褒贬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诗人的哈代日益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哈代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认。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他对英国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也情有独钟。他的诗作与哈代的诗作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表现在具有共通的怀疑精神和悲观气息,具有共通的诗歌主题表现,具有共通的诗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的第一位优秀诗人,托马斯·哈代既接受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达尔文的新科学思想,其诗歌作品刻有深深的基督教传统的烙印,也表现有反传统的精神.作为哈代的崇拜者,菲利普·拉金则更深刻地经历了宗教信仰丧失的重创.通过分析哈代的诗歌<牛群>和拉金的诗歌<去教堂>,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创作中的基督教传统与反基督教传统精神,从而对20世纪英国诗歌作品中的基督教影响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充满许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他原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物,在与三位女性的交际中发生了激烈的意识交锋,自尊心屡屡受挫,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可鄙可怜之处,最终获得自我认识和"精神顿悟";然而故事的结尾并未明示他发生精神变化后的最终走向,是个开放性的结尾。  相似文献   

12.
怀斯的画语     
安德鲁一怀斯的绘画表现出对故乡风物的亲近,并充满诗性.透过欲望、精神、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到他的绘画的主题是人类的悲悯,也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眷恋,对生活的挚爱.怀斯的画是乡土的、具象的,其实更是心灵的,他为自己的心灵作画.他认为前卫的探索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远行,于是,在这个物质不断丰富的世界里探索人类心灵的境遇,正是怀斯作品的震撼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大凡伟大的悲剧之所以能成立,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对于海子而言,他短暂的生涯中,实际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诗学道路,即从对神圣乡土的怀吻到逃离现实的逼仄,从原始赤贫的生命冲腾而起直面内在生存的爆裂。在这条不归路上不断地闪现着弥散于大地的美学风景:乡村神圣、逃亡冲动、原始主义和内在爆裂。这些风景就是潜隐在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论朱湘的文化身份——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 ,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 ,焦虑朱湘 ,边缘朱湘 ,悲剧朱湘 ,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也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15.
The Discus Thrower by Richard Seizer is symbolic in characterization.The nameless patient in“Rom542”stands for an everyman in his society.His blindness shows that he is a man in darkness.And darkness is upon the face of the modem society.His leg1ess condition shows that he has lost his freedom of action in the so-called land of liberty.His ironic words imply his indignation at his adverse fortune.The crack of the broken plate symbol-izes a hope for the span-new life.The doctor-narrator represents a common toiler who supports the society.The head nurse represents a ruler in the modem westem world.The symbolic meanings reflect the author’s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meditation on the existent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诗禅合一--试论王维诗歌的静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佛教的禅趣,诗人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禅宗思想有一定的联系。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构设了一种“诗禅合一”的静境美。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生活于农村,必然熟悉农村,描写农村。特别是晚年的蒲松龄大量运用农民语言进行创作,具有强烈的主动为农民创作的意识,在此意义上,我们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是一个谜,他最后一部作品《雷丁监狱之歌》又仿佛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线索。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囚犯们悲惨的监狱生活,但同时又从一个死囚身上昭示了诗人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对同性恋生活的欲罢不能,和对早年夭折的胞妹的无限哀思。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该诗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王尔德。  相似文献   

19.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换、人物形象与风土背景等均具有文化隐喻内涵.探求其小说文本的深层隐喻意义,对认识日据时期及光复初期台湾的历史场境,对了解吕赫若及同时期其他台湾进步作家追求光明的心路历程,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一生的心灵矛盾和苦闷在于入世与出世间的无奈,文章名世与大道践履的抉择两难和情与理之间的徘徊。矛盾的根源在于家族、师友、社会对他慧命的期许和他自身强烈的济世情怀与无奈仕途回归的抵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