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 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高等院校仅能容纳 15%以内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第二,高校能容纳15%~50%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第三,高校能容纳50%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对中国各层面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二难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意见。(一)高等教育入学率:大众化的量化标准———前景预测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以18~21岁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英才教育阶段,即高等院校仅能容纳15%以内的适龄青年;第二,大众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15%到50%的适龄青年;第三,普及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50%以上的适龄青年。这一划分通常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高等教育实施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 1 8~ 2 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 ,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 ,高等院校仅能容纳 1 5%的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 ;第二 ,高校能容纳 1 5%~ 50 %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 ;第三 ,高校能容纳 50 %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知识经济对中国各层面的渗透 ,人…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国家的宏观决策与社会的需求,已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共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机遇,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也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现实的可能。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毛入学率已经普遍达到 30%以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按照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通行标准衡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000-3000美元,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应该在 15%以上,高等教育的水平达到了大众化程度。到2005年我国的GDP估计能…  相似文献   

5.
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有较大发展,到201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5%。今年,又宣布了将此目标提前到2005年实现的振奋人心的消息。高校扩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在教育界,而且在全社会都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仅用一个15%的人学比率能否涵盖它的意义,却是值得商榷的。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至50%,即标志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进入到大众型,超过50%即进入普及型。这个约定…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的主要教育类型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特征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办学规模大。依据各国公认的标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占社会人口15%以上,即可视为进入大众化阶段。2.办学主体多元化。目前,原有的“单一化”办学…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个地区、国家为所有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在总结了西方若干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  相似文献   

8.
邹凤羽 《继续教育》2005,19(5):33-34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个地区、国家的高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8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一批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它主要来自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占18-22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口径统计,1998年世界适龄青年(18-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18.8%。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平均为40.2%),发展中国家的毛入学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它主要来自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占18-22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按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11.
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扩招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一般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标志分别是入学人数占和达龄人口的比例低于15%、达到15-50%和超过50%。以此为依据,考察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历程,发现国外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一般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而且都受到政治、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在考察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时修,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经验的同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迅速增长并逐渐趋向大众化.这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高等教育只能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它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超过15%,高等教育就开始向“大众教育阶段”迈进: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青年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期.即“普及教育阶段”。就世界整体情况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在有数据可比的153个国家中.  相似文献   

13.
以高质量促进高教健康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省提前30年,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现代化是全省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接近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建成教育强省。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是科教兴省的生力军。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成为教育发展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一、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共608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72.5万人,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4.8%,已近半壁河山。面向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特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按国际通常的标准,大众化阶段的最低限是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我国的情况是,1997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了7.6%,而根据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提高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则要达到15%,即实现高等教育大  相似文献   

15.
自学考试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高等教育只能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它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超过15%,高等教育就开始向“大众教育阶段”迈进;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青年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期.即“普及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过度教育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1%,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根据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197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被普遍接受,即高等教育发展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人数的15%时,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超过50%则进入普及化。因此,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教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引发一场世纪教育革命。在这场教育革命的生发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势必沿着大众化、产业化、法制化轨道运行。1.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队”公立高等教育、私立高等教育与远距离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整个人口中,18~22岁年龄段中大于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小于15%则仍处于“精英阶段”;超过50%则可称达到“普及阶段”。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OECD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  相似文献   

18.
主人公: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对各国的高等教育达到的阶段提出了一个划分标准:在整个人口中,18—22年龄段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人数在15—50%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低于15%,处于少数人接受教育的精英阶段。而中国这几...  相似文献   

19.
陈烈强  黄欣 《职教论坛》2001,(12):22-23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近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1100万人,毛入学率为11%,为下一步顺利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形势下,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要有较大扩展,到2010年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15%,进入大众型高等教育系统环境。不过,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是有风险的,它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或者带来消极的影响,等等。其中出现的新情况之一,就是高校录取…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强调高等教育不应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品。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