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在浙江绍兴有一个咸亨酒店。这个酒店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又以其特有的风貌重新开张了。这个酒店为何取名叫“咸亨酒店”呢?这“咸亨”二字又作何解释呢? 原来,这个“咸”字在古汉语中可以解释为“皆,都”。如《书·尧典》“庶绩咸熙”;“亨”  相似文献   

2.
揣摩     
《孔乙己》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可是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并非鲁迅自己,咱们确切知道鲁迅幼年没当过酒店小伙计,这就可以提出个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假托这个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呢?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  相似文献   

3.
1936年10月19日晨,一代伟人鲁迅病逝于上海。著名作家郁达夫当时就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人是倍加爱戴自己民族的英雄、伟人的。鲁迅身后,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收进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和鲁迅的作品。但是,曾几何时,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就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战斗者形象,学生只可仰视而没有亲近的冲动;再加上应试教育作祟,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怕读的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是在让学生崇敬还是远离鲁迅?推而广之,教材中的其他英雄、伟人,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呢?我们编发刘发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一方面是表达我们对鲁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伟人以鲜活的面貌走向学生,让学生有与伟大的心灵交流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5.
很难给“快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快乐全凭此人此时此地的感觉。这话的意思是:同样的境遇,在甲是快乐,在乙可能就是痛苦;在这段时间里觉得快乐,另一段时间里就可能觉得是痛苦;在这个地方觉得快乐,在那个地方就可能觉得是痛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当然是经典性的科学论断,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应该说鲁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鲁迅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作为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同样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个逐步深化和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试略加论述。“立人”——鲁迅的早期人道主义思想鲁迅到日本留学的初期,就经常考虑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之所以经常考虑这三个问题,是因为当时国家民族的命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悲剧形象。他在咸亨酒店受到掌柜的和“短衣帮”的无情嘲弄,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贫病交迫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对此,“短衣帮”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就是他们那杀人不见血的刀——无情的“快活”的“笑”,间接地把孔乙己送上了人生的末路。对此我们不能草率地以“封建社会的冷酷”来解释悲剧的成因,还应该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特征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相似文献   

10.
三、“给鲁迅爷爷写信”的故事1.典型事例因为鲁迅在小说中详细地记叙了孔乙己喝酒、吃豆、偷书、欠款的可笑可悲的人生故事,所以成亨酒店为人熟知,遐迩闻名。改革开放以来,到绍兴游览的人们,每每要到咸亨酒店看一看,找一找鲁迅当年描写酒店的感觉,买上一碟茴香豆慢慢品尝,并且免不了在“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前留个影做纪念。  相似文献   

11.
教了多年《孔乙己》,对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早已娴熟于心。近年又多次从报上读到绍兴咸亨酒店重新开张、生意兴隆的消息,更是向往着能亲眼目睹一番。假期中,学校组团浙北游。那天傍晚一到绍兴,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结伴上街,去寻找咸亨酒店。在古朴、宁静的鲁迅路上走了一段,“喏,到了!”抬头一看,灯光中映出“咸亨酒店”四个竖写大字,那是从路边的一座四柱塔形照牌中映出的。我们兴奋地快步走去,那临街的店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平房,白底黑字的“咸亨酒店”横匾挂在屋檐下。据介绍,小说《孔乙己》的情节虽属虚构,但这“咸亨酒店”并非是鲁迅虚拟的店名。清光绪年间,鲁迅的几个本家在绍兴都昌坊口合资开了一家酒店。周氏族人都颇懂史书,几经斟酌,才取了个与众不同的店名——咸亨酒店。“咸亨”两字取自《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句,“咸”作“都、皆”解,“亨”为通达、顺利之意。取名“咸亨”,是指望生意兴隆、万事亨通。可惜他们不善经营,只开了两三年时间。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咸亨酒店按原来的格局重新开张。如今的咸亨酒店,临街店堂左边的大柜台依然是曲尺形,台上摆着一碟碟茴  相似文献   

12.
德江县是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每年元宵节,德江县城均有舞龙灯、炸龙灯的传统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本文根据调查的材料,对德江正月的“灯会”与“炸龙”习俗以述论方式进行了疏理,发现这种习俗有利于社会和民族的和谐,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重要的原创因子,如果引导得当也将为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理群 《小学语文》2009,(10):12-15
我曾经提过,要“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身上扎根”,必须使中小学生“走近鲁迅,认识鲁迅,这关系到能不能在孩子心里打好民族精神文化的底子”。具体到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提出讨论的:如何认识鲁迅?如何认识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小学生,他们和鲁迅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鲁迅教学?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鲁迅本位”、“儿童本位”与“语文本位”的观念和立场,通俗点说,就是“回到鲁迅”,“回到儿童”,“回到语文”。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余华在演讲时表示,鲁迅曾是他最讨厌的作家,自己直到36岁才真正读懂鲁迅,佩服鲁迅。余华在“文革”中长大,因为从小上学时只能看鲁迅的小说,一直对其“非常讨厌”。1996年前他家没有一本鲁迅的书,但后来当他以一个小说家的眼光看待鲁迅小说的时候,他觉得鲁迅真是一位锋利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寻求“方式”李月红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所谓“方式”,不过是遍布于生活每一个侧面的用以表达我们自己的形式。仔细想来,大到人类民族的信仰习俗,小到芸芸众生的言谈举止,“方式”竟成了我们与物质世界、与他人交流的不可逾越的关口,选择“方式”也就...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以往社会所遗传的“基因”。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同样也是在带着我们民族所遗留下的种种“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思想、传统道德、传统伦理观念、传统民族习俗和民族心理等,在现实生活中就象一个无形的影子在追随着人们生活的脚步。那么传统思想,尤其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行为关系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的离与合,便成为我们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出生习俗是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一个民族的习俗,能够了解该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愿望、信仰观念等。泰国泰族传统出生习俗体现了生育文化观念:鬼神观、巫术观和“轮回转世”观;也反映出生育禁忌文化心理:对神、灵、鬼的敬畏心理、趋吉避凶心理和主观联想心理。这一传统习俗起到了丰富民间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反映民族习俗的题材中,与经济基础形态的关系比较密切,与民族心理素质的主导倾向比较切近,又最容易激发人的审美兴致的莫过于反映婚姻习俗的题材。这或许就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被鲁迅先生认定的“乡土文学”一派,以及八十年代自树大纛号称为“寻根文学”的一派,共同将审美视角投放到民族婚俗方面的主要原因了。无情的社会现实曾冷酷地击碎过乡土文学青年们的憧憬,因而,当他们用笔挑开社会纬幕的一角,把民族婚俗裸露在人们眼前时,他们那揭露民风衰败、批判现实丑恶的创作倾向也  相似文献   

19.
胡宝林 《学语文》2008,(4):20-20
俗语“寡妇脸”,用以骂人。“寡妇脸”到底是怎样的脸,我们不如找一个看看。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就对“寡妇”祥林嫂进行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三次都写到脸色。我觉得“脸色”的描写同样不逊色于“眼神”,不逊色于沦为乞丐之后她手上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和竹篮里的“空的破碗”。扣住“脸色”是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小处说就是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乡情,往大处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很多名篇佳作都在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方面赢得了我们的青睐。其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道理用在戒们作文中也是有道理的。不过这要要求您走出校园,调查研究,了解你所在的地方的具有文化特质的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地方风物、婚丧嫁娶的习俗等等,这些好东西,泡在“题海”里是找不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