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沧浪诗话》今传"通行本"与"玉屑本"两种版本,其中《诗辩》的文本顺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诗辩》的文本顺序问题提出四点补论:其一,《沧浪诗话》原非"诗话体"著作,《诗辩》当为"辩"体论说文,而《诗人玉屑》作为诗话著作摘录《诗辩》,并不承担保存其原貌的责任;其二,若依"玉屑本",则《诗辩》开篇即蹈袭北宋《潜溪诗眼》旧话;其三,从两个"识"字可以看出被"玉屑本"腰斩为两段的文字原本存在紧密的逻辑承接关系,且"通行本"在行文脉络上更加明晰;其四,论法论品相关文字或为"通行本"编校者据"玉屑本"补入,是以此两段文字依"玉屑本"当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李频,晚唐诗人.《全唐诗》将其诗编录为三卷,另在“补遗”中载其二首,共二百零六首诗.他曾从师姚合、方干,一生刻意苦吟,其诗骚严风谨。当时人如郑谷就推崇他为“一代骚雅宗师”;其后如严羽的《沦浪诗话》、范唏文的《对床夜语》、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皆赞其工力甚深,并有似刘随州(长卿)之说.李频主要生活在唐武宗开成至僖宗乾符年间.《新唐书》卷二百三有其小传,谭优学先生也为李频作了行年考.本文准备在其基础上对李频的生平作些补考.  相似文献   

4.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4,(30):21-23
“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其本身在诗歌理论概念上的溯流,和它作为一项审美范畴与禅宗概念的关系为人津津乐道,且褒贬不一。严羽为获得妙悟指明要遵守门径、研习作品、并进行“悟”等路径,也提出了妙悟的审美标准等。本文拟就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妙悟”范畴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6.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是严羽对于诗人审美判断能力的独特要求。“识”在严羽诗论中具有多层面的涵义,与“禅”、“悟”、“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风雨》三辨刘贞福《风雨》(人教版高中课标本《语文》必修一)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意蕴深长的诗,对它的解读可以展开十倍、几十倍于它的篇幅,这里只选取三个角度,作一些辨析和品赏。一辨语言变异。诗的语言通常是生活语言的变异。生活的语言应是“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卷来”,风  相似文献   

8.
司空图“辨味”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司空图的诗论,包括《与李生论诗书》等几篇杂著和一部《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篇幅不多,看似散漫,但却自成体系,纲目昭然。依我个人的愚见,这个论诗的体系,一言以蔽之,可称之曰“辨味”说。而所谓“辨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辨味之有无,划清诗与非诗的界线;二是辨味之浅深,即分别“咸酸之味”与“咸酸之外”的“醇美”、“全美”之味——味外味,把好诗与一般的诗区别开来;三是辨味外味之形形色色,表达了好诗“不拘于一概”的思想。这三层意思,《与李生论诗书》都或详或  相似文献   

9.
1 对《沧浪诗话》中某些关键性的论述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国后出版的各种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研究著作也都对严羽的诗论作重点阐述,而且都承认这是宋诗话中最有系统与理论深度的诗话,但对严羽提出的“别材说”、“别趣说”、“兴趣说”和“妙悟说”依然聚讼纷纭,歧见颇多。笔者早年阅读《沧浪诗话》,虽时有所得,而面对众多治学名家的阐释,茫然无所适从。今读郭晋稀先生的《诗辨新探》(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1.
禅宗思想盛行于则天时代,其后虽然唐末繁华晚谢,但后世之人多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司空图毕生得意之作《二十四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深得禅宗思想精妙。从思想资源入手,透过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两大层面,与禅宗、司空图和《二十四诗品》三个维度交错,可勾勒出禅宗思想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描画了中国传统诗学之风格体系,其造境说理之模式显示出一种对诗歌意境追求的自觉。意境说之生成与中唐诗风之转变及禅宗的影响关系甚深,禅宗激发了诗人空灵悠远的诗境追求。《二十四诗品》机锋般的说诗方式也显示禅学理论对司空图诗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儒道释三教融合在诗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早起的诗话作品,司马光《续诗话》相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在内容、理论、体制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其诗话中虽未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但结合其诗文创作,可以相对完整的复原出他的诗歌理论的大概。  相似文献   

14.
《蠖斋诗话》成书于清中期,不仅收录了前代丰富的诗评、诗论,还展现了施闰章的诗论思想;虽流传不广,偶尔见于部分目录书籍和诗话丛编中,但其对研究清代诗话的发展状况和版本辑佚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蠖斋诗话》中所见到的问题繁多,对于此类问题搜集、整理将其分为人物姓名、引用诗文和诗文作者三类,并从诗话自身的因素、著作者的态度、时代背景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茶陵派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台阁体学向明中叶复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而以李东阳为首的荼陵派在此期间担当了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扮演了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李东阳及荼陵派的研究由冷趋热,从李东阳生平及作版本,茶陵派组成成员,茶陵派学创作,茶陵派学理论,李东阳书法风格,茶陵派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对茶陵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鹏运是清末四大家的领袖,他的词论和创作都深刻影响了况周颐、朱孝臧和郑焯等人;以他为领袖的清末四大家对常州词派既有继承,也有开拓,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常州词派的藩篱;临桂词派更是在王鹏运的直接倡导和组织之下形成的。由王鹏运与清末三大词派的关系即已显示出王鹏运在晚清词坛无可争辩的影响、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道诸子的散文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哲理散文,其中的《论语》、《老子》、《庄子》的诗意色彩尤其浓郁。温柔敦厚的诗人之风潜移默化地熏染了孔子师生的言谈,这使得《论语》中孔子师生的言谈成为诗意的言说。老子对自然社会的诗意思索,凝成了五千言的长篇“哲理诗”。庄子也是一位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对诗意人生的追寻使得他的著作成为诗意沉思的哲学巨著的同时也成为了带着哲学沉思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