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形势下,我国部分单位已经进行了纳米碳酸锶的制备研究,并巳取得一定成绩。纳米材料的合理制备是纳米碳酸锶的应用基础,制备方法按照物料的状态可分为三种: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其中尤以液相化学法最为普遍。在考察了制备条件,如反应的PH值、辅助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获得了较佳制备条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碳酸锶的形貌及粒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制备出由粒径为25nm左右的碳酸锶纳米粒子组装成的纳米棒。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环己烷、正戊醇、水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来合成CdS纳米颗粒,通过反相微乳法、正相微乳法,改变反应物离子的相对浓度,实现了对胶体粒子形貌的调控。在常温常压下,用正相微乳液合成了CdS纳米球,该反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达97%,因此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磁性纳米Fe3O4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勇  陈平  毋伟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3):61-63,118
在空气环境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探讨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反立方的尖晶石型,粒径约为20nm,饱和磁化强度在61.Oe-mu/g以上,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液相法和气相法等.液相法又包括胶溶法、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沉淀法等;气相法包括气相氧化法、气相合成法、气相热解法和气相氢火焰法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纳米TiO2的主要生产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劣,同时介绍了纳米TiO2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一种通过实验合成的具有生物打容性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比值为1∶1,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粒子时5%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含量为20%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水分散液的比例为1:4。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粒子的磁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形状及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低TEOS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 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对SiO2纳米粒子最终粒径的影响.发现,在低TEOS浓度下制备的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偏大;在高TEOS浓度下制备的粒子,粒径较小,属于纳米级粒子.另外,在低TEOS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NH3浓度、H2O浓度对最终粒径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将金纳米颗粒加入到生物酶膜中来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了电极的反应机理和金纳米颗粒对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电极的性能测定。实验表明,引入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电极响应灵敏度,制备的传感器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成本较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使用柠檬酸和DL-苯丙氨酸作为碳源物质,乙二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于180℃恒温3h,一步合成碳纳米粒子.所得的碳纳米粒子溶液在365nm的紫外辐射下发射蓝色荧光.对碳纳米粒子进行了XRD、电镜、红外、荧光光谱表征.合成的碳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直径30~40nm.荧光光谱表明:粒子荧光性能优良,发射光谱依赖激发波长变化,具有多色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蜂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 mA·cm-2.  相似文献   

10.
吴宇 《职大学报》2005,(2):63-64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的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 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使用相变材料可有效地实现能量的高效和合理利用,从而有助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由填充纳米颗粒和纳米孔基材组装而成。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纳米孔基材和复合材料的相变行为及相变热特性,讨论不同尺寸或工况下它们的热特性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的熔点随尺寸的变大而逐渐升高,且熔点比块材低,比热容比块材高;SiO2基材不存在固定熔点,而有一个跨度较大的熔化区,各工况下比热容比块料值明显偏小,比热容随其尺寸大小和温度升高而增大。研究表明,Cu/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高于Cu颗粒和纳米孔基材,Cu/SiO2体系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同时,填充Cu纳米颗粒能有效地改善纳米孔基材的储热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内径40 mm的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SiO2、Al2O3和TiO2 3种纳米颗粒在振动辅助流化时不同振幅、频率下的流化特性,比较振动对不同黏性纳米颗粒流化的改善程度及原因。结果表明,在无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达到稳定状态时表现为散式流态化;Al2O3和TiO2纳米颗粒在流化床底部形成较大的聚团,导致明显的流化分层现象。在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对于Al2O3和TiO2颗粒,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增加,流化床底部的聚团尺寸减小,但当频率和振幅较低时,振动对其流化行为无明显改善。振动强化了纳米颗粒聚团的碰撞,具有促进聚团破碎和密实化的双重作用。针对不同黏性的纳米颗粒,若要达到最优的流化质量,需要探索不同的振动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甘肃溲疏属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甘肃溲疏属植物共9种1变种,并对属、种及变种做了特征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记载了产地、生长环境及分布。  相似文献   

15.
选用吐温-60,司班-20,司班-80和聚醚作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剂,使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纳米表面形貌和结构.在机械式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显示纳米CeO2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其最佳浓度约为0.6%,其抗磨减摩机理可能是纳米粒子在相对运动面上起到“微滚珠”作用.在重载和高温条件下,纳米粒子平铺在摩擦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层,以降低摩擦表面的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科学体系谈《中图法》(三版)体育类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80年代以来,人们对体育科学体系的讨论,提出:体育科学体系可分为体育社会科学、体育管理科学、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自然科学。体育哲学是4大部类的共同指导学科。文章着重就G80的类名、G8体育类的体系、体育哲学的位置、体育社会科学、体育管理科学的列类、体育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遇到种种挑战,似乎总是处在危机之中。而比较文学本身固有的开放性特征赋予了这门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比较文学能够把每次的危机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契机,从而保持着自己作为一门学科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间,对三氟甲基苯腈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叙述了在一个反应器中利用NiCl2和P(C6H5)3,用还原性金属粉末原位还原生成的Ni((C6H5)3)3作为催化剂,将间、对氯三氟甲苯转化为相应的芳香腈,转化率分别达到87.0%和82.7%.该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5G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5G中传和回传承载网所采用的技术决定着整个5G网络的成本和各项性能指标。论述了PTN、IPRAN、OTN和SPN这4种5G承载网传输技术及其网络架构,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了5G承载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跟踪记录了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3名重点运动员2007—2008年冬训6个月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并进行了4次耐力测试和2次力量测试。测试结果反映3名重点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和力量能力得到提高,负荷分析结果显示此冬训期间重视了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有效实现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互补性和独立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