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鸿雁 《文教资料》2007,(18):68-70
透过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物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湘西特有的地方文化的深沉依恋和深情讴歌。正是作品中蕴含的这种深沉的文化情感,才使他的乡土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解读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心理形成的深层心理动因及其特点,我们还会发现,这种文化心理是作者在对湘西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的充分对比中作出的最终选择。作者对湘西文化的认同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湘西苗族鼓舞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并建立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通过恰当处理民族旅游与苗鼓艺术的关系、建立政府行为与苗族鼓舞的互动模式,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苗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湘西民族工艺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少部分民族工艺得到了发展,大部分面临失传,有的已经失传,面对民族工艺如此的困境,我们应该对湘西民族工艺加深认知,并促进其保护和开发,这是我们每个湘西人肩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以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观照沈从文的《边城》,其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不仅显露出沈从文个人对于故乡湘西的“恋地情结”,其有关湘西的地方书写更是一次成功的地方诗学实践。《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在湘西地方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象而生成的虚构的“地方”,是沈从文根植于湘西的“地方感”所重构出来的一个彰显美善的理想化地方社会。透过对湘西人文生态和地方性知识的“深描”,沈从文在其文学的“湘西世界”中以独特的地方诗学实践重构了“文学的湘西”,艺术化地把湘西形塑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作为地方诗学实践的产物,《边城》“湘西世界”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当下建设美好社会,反思“无地方”问题等都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湘西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湘西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湘西山区也使当地的饮食文化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因此,我们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我们在湘西龙山县开展了"乡土人文资源与校园美育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本课题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MY06056),得到了省内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湘西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与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的思潮相契合,两者在寻求构建理想健全的人性和发展现代艺术上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某种相似性与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是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潮在中国的现代回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所表达的人文追求-9艺术追求,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9.
对沈从文的研究我们往往注意到他作为湘西赤子淳朴、执著的一面,而《从文家书》使我们看到了沈从文作为湘西浪子的另一种形象,看到了他性格和创作中的游移因素。这种游移因素影响了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婚姻情感、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独特而宁谧,神圣而浪漫,浸润着颇具原始风味的淡淡忧伤。这里有秀美的山水,有古朴的民风,有悲,亦有美。作家为我们展示的这个世界与其他作家笔下的湘西迥然不同。这种不同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密切相关,本文从意识领域简单探寻蕴含沈老特殊人生经历和感悟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11.
春夏之交,我们来到座落在湘西武陵山脉崇山峻岭之中的国家大Ⅱ型企业——湘西金矿。我们突出地感觉到“劳模先进宣传月”活动的热流,使这百年老矿青春焕发,矿工会同志告诉我们:他们通过“劳模先进宣传月”活动大力宣扬先进,弘  相似文献   

12.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 象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一样,沈从文也有着自己的“创作家园”,这就是他的故乡湘西。沈从文的小说世界是“湘西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超越自身的象征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类历史舞台的缩影。“湘西世界”中隐含的“乐园”和“失乐园”的故事,可作为人类戏剧、人类命运的代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具有世界文化意义。一、乡土文化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使我们十分自然地联想起世界文学中几个有名的大作家与自己的家乡的联系,如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和威赛克斯,威廉·福克纳和美国南方,舍伍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8,(7):43-49
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光灵秀、景色旖旎、福地洞天的湘西风景画。读来让我们心向往之,流连忘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暑假来到了,就让我们背上行囊,去神秘的湘西一饱那令人如醉如痴的风光吧。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在地区发展过程中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而教师的生存状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我们课题组的相关调查研究来看,湘西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关注湘西发展的人们应当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08,(Z4)
主题导言: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光灵秀、景色旖旎、福地洞天的湘西风景画,读来让我们心向往之,流连忘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暑假来到了,就让我们背上行囊,去神秘的湘西一饱那令人如醉如痴的风光吧。——编者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寻根文学的先锋作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在都市和乡村的对比中,他发现了都市人病态的品性和湘西边民健康的人格。为此,他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造民族精神品格,将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国民性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对当代寻根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湘西小说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湘行散记》和《湘西》里,沈从文以重返湘西的姿态审视和关注湘西的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质疑。在新的历史进程下,他重新审视湘西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探寻湘西世界的精神内涵,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并对湘西的未来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20.
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本民族厚重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根据调查湘西苗歌传承断代的现象已相当严重,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相当严峻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