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比榜样更重要——新时期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视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在走向现代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强调法治与德治并举的今天,如何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这一新课题要求我们对两个层面的问题做出回答:第一,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如何?第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培养有道德的人?关于第一个问题,最为通常的回答当然是二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我同意但并不满足这样的回答。因为它没有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深入分析二者孰重孰轻,究竟是道德建设优先,还是制度建设优先?…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生活的调色板色彩斑斓,但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说我们生活太单调。那么,生活,在我们初三同学眼里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初三(7)班3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状况?”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喜欢现在的生活?”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认为现在生活“正常”的同学占了大多数,因此,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见表2)也就在意料之中。有人说:“生活是一粒药丸,外面不包糖衣就没有人能将它吞下。”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3.
滕瀚 《教书育人》2006,(11):35-36
个案研究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的研究方法,它以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翔实见长,同时极好地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具有极大价值。可是我们在做实际的个案研究时,经常被追问的一个问题是:个案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或者就是换个角度追问:你所选择的个案效果如何?我们的个案研究是否要一定具有代表性呢?笔者试图对此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品质     
在一条马路上,一位智者遇到了三位埋头苦干的修路工人。这位智者问了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在做什么?”第一位回答说:“在修路”,第二位回答说:“在挣钱,养家糊口“,第三位回答说:“在为国家做贡献”。你喜欢哪种回答?如果是你,又会做出哪种回答?第一个工人就事论事,低头干活不看路,他看不到工作有什么意义,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辅导》2011,(31):37-38
上一次,我们第一次提到一般疑问句,并且给同学们总结了如何将一个含有be动词的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这次我们来看看,怎么来回答一般疑问句的提问呢?  相似文献   

6.
觉者为师     
在一次讲座中,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谁是教师?"第二,"教师是谁?"很多人笑着回答:"我是教师,教师是……"对第一个问题,他们都有一个爽快的回答;在第二个问题上,他们表现出了迟疑和纠结。于是有人"幡然醒悟":你说的是不是哲学问题? 其实,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很现实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对于教师职业的追问。我国的教师发展史漫长而又曲折,无论是在职业时期还是在非职业时期,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一般理论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周丕创一、引言1.一般概念一般地考察人们的理论活动,可以把理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理论的第一层次,以事实为根据,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怎么样,要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规律作出解释,我们把这叫做事实的研究;理论的第二层次...  相似文献   

8.
周惠芬 《中学文科》2006,(10):46-46
What difficult situation are the patients with AIDS faced with? If you are living with people infected with AIDS around you, how will you treat them? Do you think you can give them any help? Why?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第二个问题又给了学生一个情感触动:我们又没有与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在一起,怎么问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我国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在其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对这一问题做了探索。接下来,我们先对优秀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做出分析,而后再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经验,最后对如何培养观察能力作出回答。一、我国优秀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认识与培养这里我们介绍两位有代表性的著名特级教师的经验。一位是广东潮安六联小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一、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 恩格斯明确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什么是本源,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世界的本质,谁是派生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承认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教学教程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  相似文献   

12.
吴放 《山东教育》2004,(36):16-17
上一封信中我回答了你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教师该如何准备教学材料。这次我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即教师如何使用教学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什么教师不感兴趣?第一课时真的上不出精彩吗?第一课时演变杂交成第二课时,长此以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还是有弊?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如何显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几位语文老师以及几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试图破解第一课时难上之谜,并竭力唤起建构第一课时有效性教学的“范式”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1物体大小,指物体的面积、体积以及粗细等。从先秦到明清这上下几千年,持汉语者是怎么来称说和表述物体的大小呢?表述的方式方法在每个历史时期有些什么变化呢?这个问题在汉语研究中是个不大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其小,迄今尚未见到有对它进行专门考察和研究的文章。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启蒙》2009,(6):64-64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要是人不死呢?那些神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孩子的自由总是比成人的少?怎样让幸福变大一点?羊和狼谁是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好奇和迷惑,但是要如何回答它们呢?这本书能回答。这本书用轻松易懂的小故事回答了这些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没有任何艰深的哲学词汇,只有生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文具,是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想一想,你平时是如何同这个小伙伴相处的,或者说.你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回答?没关系,请你根据下面几个小问题思考、对照一下自己平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获奖者劳埃德·沙普利和埃尔文·罗斯从抽象的理论基础到实际的市场设计两个方面回答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如何更好地找到匹配双方。比如,学生如何找到匹配的学校,病人如何找到合适的移植对象?这些匹配如何能有效?什么方法适用不同的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抽象理论到80年代进行的实验工作,以及他们对于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寻求实际解决方法的努力。他们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有全美住院医生配对程序、纽约高中配对系统、肾脏捐献者和接受者的肾脏移植登记及匹配系统。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如何呢?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质量呢?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谋求发展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专家、信息技术教研员、校长以及一线教师代表,共同就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不同视角下看待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观点并不一致。各方各抒己见,谈现状、找问题、谋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