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6,(4):76-77
两道死活题 围棋天地的编辑们好!今年第3期贵刊《天才逸事》一文中有罗洗河九段小时候入门考试的两道死活题,由于刊登的是原件的照片,我看不清题目。有位朋友开玩笑说,想看看现在的他和罗洗河小时候谁更适合下围棋。呵呵,恳请在下期里弄个清楚的图,谢谢! 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2.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3):80-80
对于创作死活题的棋手来说,撞题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今天的这道题就是如此。本题“原创”于2005年,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孙远老师在2000年就已经出过一道一模一样的题目,此外在韩国的某本死活题书上面(应该晚于《鬼手魔手》),我也见到过手法一样的相似题目。所以说,为了题目的创作,需要尽可能地多做题,才能避免这种略显尴尬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赵客 《围棋天地》2006,(18):66-68
修修改改 我编死活题时,经常出现漏算——修改——再漏算——再修改的过程,一半题目都返过工,包括前面提到的“云鬓钗横势”,其中,有的题目甚至是完成十多年后才发现错误。漏算和修改在我这个“业余官子谱”的压轴作品“寒潭月影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后面会专门介绍。在这里则讲另外两道题目。  相似文献   

4.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4-94
这道题是早期模仿韩国死活题的时候创作的题目,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于一·一这种奇怪的地方放棋子了。做死活题最基本、也是多数人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说来无非是为了实战中的计算力提高和培养对棋形的感觉;而像这样的题目更多的应该说是少数人的消遣罢,实战中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仅作消遣^_^  相似文献   

5.
赵客 《围棋天地》2006,(22):68-70
压卷之作 很多死活题集都有自己的压卷之作,我的业余“官子谱”虽然规模很小,但我也努力地想编一道达到职业难度的题目作为压卷之作。最终的成果就是图一中的“寒潭月影势”,不过,这可实在是一道难产的题目。  相似文献   

6.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0):100-100
在做死活题的时候,碰上自己没见过、也没有什么灵感的题,可以这样考虑:寻找前几步双方必然性最大的下法,对变化已经减少的棋形先做计算;如果不成立直接舍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减少变化的图形。  相似文献   

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21):89-89
在死活题的做活方法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扩大眼位和首先占据要点。要说接近的棋形下哪种解法给人的感觉相对更难,我觉得是扩大眼位的题目,特别是先行方扩大眼位之后双方再去寻找要点的那种题目,印象中发阳论第二题就可以算作这种类型。记得小时候做的时候,感觉总应该在里面下,不容易往外面去想。当然了,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我想对多数人来说,自己的经验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我的尝试     
作为死活题的一种,我对于对杀题的创作确实并不太擅长。本题也是出自我的实战。当然,每个人在创作死活题的时候各有所长。比如就我来说,也许更擅长于封闭型的死活题。换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先将一块棋完全(或几乎完全)围住这样一种类型的死活题。对于出题人而言,特点是相对于验算来说,以先期的计算为主。  相似文献   

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2):85-85
这道题是我刚进大学,接受入学教育时,老师在台上讲到“灵感”这个词的时候,灵感突发创作而成。说起这事的时候忽然发现,我创作的题里,很多都是没事的时候心里随便想一个形状,然后开始心算。大部分时候都能确定下棋形和基本变化,再在棋盘上做扩展。这应该就是我自己的创作方式吧。  相似文献   

10.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1):94-94
印象中这是我两年多前创作状态不佳时作为调剂而出的小作品。像这种角上硬生生加上好几个不可能正常出现的棋子的题目,我还是不喜欢的。个人认为做死活题就是为了练习实战中出现死活问题时的棋感,而像这种棋型,虽然也可以说有“棋感”存在,终究属于另类的感觉,无法从中借鉴而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吧。  相似文献   

11.
我的尝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3):93-93
本题中黑棋所使出的手筋,在以前我所出过的题目中曾经有过类似的例子。作为一个不是很常见的实用手筋,希望大家能够对此留下印象。其实,我觉得死活题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几分钟做不出就去看答案学招的题,另一种是属于先扔到一边,过段时间再继续计算的题。本题因为难点仅为一招,故划分为第一种比较合适吧。  相似文献   

12.
我知“道”     
方瑛 《武当》2009,(1):46-47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进了70个“道”子,这标志着“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和基础,是经文中最最重要的词语。是否理解“道”的真意,成为正确解读《道德经》的关键。但是,当今却有一部分人,对“道”的认识还处于蒙昧之境,根本还没有弄明白《道德经》里“道”字的真实意义,就写出了大量与“道”意向悖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3.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是一部票房收入颇丰的恐怖片,而摆在读者面前的《我知道你去年冬天做了什么》就不好分类了,姑且叫她剧情片吧。为了仿拟电影题目,“去年冬天”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在新的赛季拉开大幕之时,那些现在和曾经炙手可热的球星,依旧是我们视线里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我也“赶时髦”地组编了一部开放类展品《雪》,参加绍兴市的邮展,没想到只是凭借在集邮报刊上所学有关的点滴知识,在自己理解和消化基础上构思、制作的这部展品,引起了许多观展者的浓厚兴趣。固然这是开放类本身的原因,使得《雪》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在组编时,处理好集邮与非集邮素材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原因。这里我把自己的组编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错觉     
江宏 《围棋天地》2010,(5):21-21
天地每期的死活题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却拥有一群非常忠实的读者,这些读者的钻研精神,老编小编们也是钦佩不已。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很多电话和邮件,询问的都是同一道题,原来,这道题颇有迷惑性,众多的读者都产生了一个同样的错觉,相信和他们有一样错觉的读者还有不少,在此专门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16.
我作为地质工作者曾经在大庆油田工作与生活了20年,对“石油”和“大庆”有着特别感情,并把这份深情融入了自己的集邮爱好。 1983年,我组编《我爱石油,我爱大庆》邮集参加全国邮展,由  相似文献   

17.
我的桥牌     
胡雯 《桥牌》2016,(3):24-24
题记:值此2月14日情人节之际,谨以本文献给我最挚爱的情人,没有之一!这么个标题,有点自私。每一个人视自己如生命般的爱恋,通常都是贪婪想独霸的.但“他”又与世间万物一样,美好,却从来不只属于我一个人。别人的桥牌不好妄加评论,只请你和我一起认识“他”——我的桥牌,曾经深爱,现在依然……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10,(21):90-91
这道题对实战形的改动确实是相当大的,不过有些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你去精简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比较像死活的形状的时候,整体的思路再想往回改就很难了,我想善于创作死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虽然说和实战形并不相似,不过从题目质量的角度来说,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0):87-87
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角的特殊性是死活题当中永远也绕不开的常青树。由于角部易想到、不易想到的变化众多,无论是死活题创作还是在实战当中,经常会在角部有出彩的表演。用一句话概括,角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防守方容易做眼、攻击方容易弃子后成杀、气的计算上会与常识发生出入等方面吧。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听人说过,怀孕是一个 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现在我就被这种幸福包围着。怀孕了又能参加棋赛,真是既幸福又满足。周围不断有人问我感受怎么样,包括《新体育》杂志也有读者来信对我提出了这种问题,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感觉真的好极了。 1997年12月,我怀孕了。连我自己都吃惊,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先生苏红当然更蒙在鼓里。这事讲起来挺神的,是我婆婆告诉我的,她远在西安,几年来我们并没有见过面!一次她打电话时对我说,“你可能怀孕了。”我问:“为什么呢?”我婆婆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怀孕了。几天后我到医院检查去了,果然!至今我都觉得这件事情挺不可思议,她的感觉怎么那么灵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