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北京文学》11期刊登了《女儿的作业》《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紧随“人文性”的争论之后在世纪末掀起的关于语文教育问题讨论的又一波热潮。与前一波讨论不同的是.语文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几乎整个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日后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和调整。12年过去.回望这段历史,它给我们语文教育到底以怎样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语文人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7月颁布以来,争鸣日久的语文课程(内涵、性质、目标、策略)总算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定位,圈内圈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批评也开始聚焦《标准》的解读、建议与展望。这种充满理想色彩的前瞻性行为的确代表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美好未来,是新课程走向全面实践的舆论准备,但现实的批判精神使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广大语文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和角色行为的定位外,更需要课程实施内外条件系统的重新构建,这将是语文教育的一场痛苦的革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的语文教学离新…  相似文献   

3.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4.
事实上,两千年前的伟大教育专著《礼记·学记》就已对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阐释: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扭曲变形为填鸭教学,灌输教学。在经济迅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教学是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的。直面我们的教育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新大纲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无论从宗旨、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许多创新与突破,蕴涵着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并将成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继往开来的一个里程碑。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媒体上撰文盛赞“语文教育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质量的提高创造了重要平台,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功能被过分抬高和盲目使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本文以《安塞腰鼓》教学为例,从利与弊两方面谈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9.
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 ,更加丰富多彩。其中 ,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 ,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能够使文字的变成画面 ,抽象的化为形象 ,复杂的变得简单 ,静态的变为动态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多媒体教学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思考。思考一 :不可滥用而要适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 :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教…  相似文献   

10.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于2009年3月24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试行。《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规定了现代常用字的部件拆分规则、部件及其名称。该规范适用于汉字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和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唐彪的《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这部《家塾教学法》有着比较全面和新颖的观点,唐彪有逻辑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字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书法教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唐彪的《家塾教学法》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系统阐述家塾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至2007年我们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现代音像媒体在语文导读中的应用》研究。我们探索归纳了利用多媒体导读的四种方法,简称四导。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走向真正意义的好课,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报刊共同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人民教育》、《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上海教育》等刊物组织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名校长进行了“好课标准”专题讨论,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15.
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第一篇文章是1994年,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不经意中,发现《宁夏教育》记载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成长的历程。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2003年又发表了《新课程的语文教材观》,这其中反映了我对语文教材认识的不断深入、十年前我认为“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地位做出了新的认定,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兴奋之余,不能不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如何看待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至2007年我们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现代音像媒体在语文导读中的应用》研究。我们探索归纳了利用多媒体导读的四种方法,简称“四导”。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语文教育必须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归纳出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观念整体化、教材科学化、教学优质化.它改变了单一的、僵化的语文教育观,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把语义教育纳入社会语文教育系统,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智力和思想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实施现代课堂教学 ,形成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合力自 1 995年以来 ,成都市教科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为了促进成都市课堂教学的发展 ,促进成都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尽快将现代教学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1 999年成都市教委统一颁发了《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和《成都市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标准》。与此同时 ,语文学科也制定和颁发了《成都市语文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和《成都市语文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标准》 ,随着《意见》和《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点是以大语文观为中心,实现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整合。实现整合的对策有两个方面:一是迎接素质教育的挑战,加速教育观念的更新,围绕语文教育中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来相应培训教师;二是针对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能力要求,加强教育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增设《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和更新《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