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2001-2006年上海市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据,对上海市内各区县间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2000-2004年间,上海市区县之间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小学阶段最为明显.但是,上述态势从2005年、特别是2006年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尽管上海各区县间不均衡的绝对程度依然比较严重,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开始逐步朝着越来越均衡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态势在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此外,本研究还对上海各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否符合公共教育的"财政中立性"原则进行了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区县财政水平的显著函数,"财政中立性"原则没有得到验证.因此,本研究认为,上海亟待通过提高市级财政在基础教育中的支付比例来促进辖区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2000年全国教育财政基层报表数据,对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支出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支出水平低于非民族自治地区;在民族自治地区比较集中的"二片"和"三片"地区,特别是在小学层次,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的生均支出水平并无明显差距;在初中阶段,两类民族地区的生均支出水平也非本片地区最低的。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还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自治地区学校相对于非民族自治地区学校,总支出中来自预算内的比重较大(即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支出相对于非民族自治地区来说,更依赖预算内收入,而较少从学生家庭和社区汲取教育资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并不满足"财富中立性"或"财政中立性"的原则;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民族自治地区的生均支出(收入)水平高于非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区间教育财政的均衡发展。本文以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费以及生均公用费占事业费的比重为指标,考察了北京和上海两地郊县之间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结果表明,上海市三个指标的差异性均小于北京市,并且在北京市同类指标差异扩大的同时,上海市的差异在逐年缩小。通过对经费使用结构的分解,发现生均公用费是造成生均事业费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造成生均经费差异的经济、教育发展因素,发现当地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等对于经费差异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对于经费差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基础。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发现,西藏自治区六市一地区及其所辖区县的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存在显著的区域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相比小学和初中,幼儿园教育财政投入区域不均衡情况相对严峻;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区域不均衡状况都较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事业费严重;生均基本建设经费区域不均衡现象最为严重,且没有明显改善或加剧趋势。并选择Odden-Picus充分性指数,以西藏基础教育分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平均水平为标准,从纵向公平视角探究西藏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区域均衡性,发现西藏各地市基础教育财政缺口差异较大。为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应从加强基础教育财政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各级政府基础教育财政分担比例、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制定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标准和完善基础教育财政监察机制等方面入手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度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2005年末,国家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本研究使用三个省区的校级和县级数据,基于准实验研究设计,以小学为例,构建倾向分数配对模型对新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政策有利于编小生均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县域内支出差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生均支出水平、教师平均工资在县域内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卢珂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1):156-166,192
2005年末,国家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本研究使用三个省区的校级和县级数据,基于准实验研究设计,以小学为例,构建倾向分数配对模型对新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政策有利于编小生均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县域内支出差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生均支出水平、教师平均工资在县域内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山西运城市基础教育考察团一行13人,在上海考察了上海市松江一中、松江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奉贤区实验小学等六所中小学校。通过介绍、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运城市基础教育加速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政府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4年3月,上海市17个区县同时通过教育部督导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河南、山东、陕西四省的教育均衡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各省之问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仪器设备经费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各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针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撑作后盾。但是,在西部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没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专项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的杂费又非常低,财政又没有投入生均公用经费,因此,学校也没有钱投入到课程改革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桂林市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城乡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公共教育政策的“城市中心”取向、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义务教育国有产权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等。要解决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偏差问题,必须坚持合理的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原则,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规定及其他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测算2005年和2009年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指数得分的研究显示: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因,而教育改革政策是促进财政体制分配方向调整的重要外因。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应合理分配省级政府与市级、县(区)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增加县(区)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省级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推进医教结合是实现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上海所有区县医教结合工作的制度建设、工作情况、队伍建设、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特教医教结合工作已广泛启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县特教跨部门医教结合工作制度开始形成,但具体内涵差异较大。实验区在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实验区,且卫生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参与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依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投资体制的现实,以区县为单位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政府的政策指导与调节”和“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是以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的U—D伙伴协作研究,通过建立大学专业人员与5个区县教育实践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共同面对教育实践本身的复杂性,从中发现、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区域的教育质量,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正确理解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与完善的关键因素。“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以下思考:由“以乡镇为主”彻底转变为“以县为主”涉及到县、乡镇两级财政与事权的重新划分;目前仍有许多县不具备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本条件;县级如何管理广大农村中小学;“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管理事务与经费筹措的职责一同交给县级政府,这种体制从总体上看仍囿于现行体制框架之内,未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城乡分割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拉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今后拉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拉萨市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化现象比较明显。究其成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学枝的发展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教育人事制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向农牧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财政政策、制度创新来积极促进拉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采取以下策略,农村义务教育才能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补偿农村义务教育,各种基础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是根本;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扶持力度,确保农村教育充足办学经费是关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增强农村教育吸引力是基础;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政府公共教育责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区县基础教育财政的充足和公平初探——以北京市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燕 《教育科学》2008,24(1):17-20
教育财政一般要遵循充足、公平以及中立的原则。在中国,区县一级财政是影响基础教育财政充足和公平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以北京市为个案,以区县为单位,使用统计数据从财政充足、公平、中立的视角来分析探讨基础教育的财政分配情况。研究发现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并不遵循财政中立的原则,当区县财政紧张时,容易压缩教育财政支出比率;当教育支出总量水平较低时,容易压缩公用部分经费支出;并且区县财政的安排还表现出渐进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的二元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用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衡量义务教育投入水平,旨在研究1996年至2002年全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及发展趋势;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各地区城镇、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本研究最终揭示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各地区之间都有很突出的二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