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晓枫 《江西教育》2011,(10):32-33
<正>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传递于自己的真挚情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抵达文字描绘的  相似文献   

2.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全文简洁的文字,不仅描绘了绝世美景,更是依托空濛阔大的画面来写家国大历史,人生大孤独,文字背后包孕着作者遗世独立、旷世孤独的形象,值得反复细读和咀嚼。  相似文献   

3.
幸福时光     
李宇涵 《新读写》2014,(4):29-29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家庭生活中很平凡却十分温馨的一个画面。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语,描绘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读来却十分感人。愈是平凡的素材,愈能体现作者的文字功力,文学的灵感正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孙昕昕同学问:《口技》一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的?《口技》是清初作家林嗣环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用简约的文字描绘了一场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文中作者不仅从正面描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而且还从侧  相似文献   

5.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叠音词描绘自然景物形态、色彩、线条、光线、质感,构成一种绘画美,表现了作者用文字绘画所特有的散文语言的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浯文》(必修)第一册第十九课《蒲公英》中有一段写道: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但是其中“茸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一句中的比喻用得不恰当,破坏了整段文字的意  相似文献   

7.
文字能描绘美丽的风景,也能像音乐那样奏出美妙的旋律,陶冶性情。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巧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感知、探究文字中的声音,聆听作者用文字奏出的心灵之音,化无形的文字为感性的认识,巧妙创设难点突破口。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导入情境,感知文字中的声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避免了单调刺激,学生除了听教师讲外,看有关图片或影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相似文献   

8.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是从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中摘录的一段。作者描绘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既然是美文,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味美。这是教学的重点。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文字到景色,又由景色回到文字,从而进入意境,领会作者的志趣,这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翻开学生的课本,常常见到空白处记录着许多文字,描绘着各种图案。这些文字符号中,有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相干,但仔细想想,无不是学生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的记录。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平常其他途径无法了解的信息,从而有益于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观潮》(第七册)以凝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钱塘潮,文章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言简意丰。作者开篇概写了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  相似文献   

11.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间折射着诗人的憧憬希望、挣扎痛苦等种种复杂感情,然而,时空的差距客观地拉远了阅读者与诗作者的心灵间隔.笔者认为,巧扣诗眼,沿着文字表达外显的"波",从容咀嚼,细品诗词,追溯诗人内心情感聚焦的"源",方能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家苏轼留给后世的华美篇章至今熠熠生辉。才气纵横,挥洒自如,往来古今,皆成文章,很难用词语准确刻画这位天才文人。游走在他的文字里,由不得你不陶醉,不折服。他用文字描绘着某种景致,营造着某种氛围,抒发着某种情怀,牵动着某种感悟。以《卜算子》与《临江仙》为例,带着虔敬的心情,试着靠近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文章所写的景美,蕴含的情美,文字写作上更美,是一篇值得引领学生欣赏、玩味的好文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感悟美,并从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上习得、受益,实现从"学阅读"到"学作文"的华美转身呢?我思索着,尝试着,体验着。  相似文献   

15.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田园风光的抒情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谊染了农村的静谧气氛,充满柔情蜜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威尼斯之夜》中,作者的感情与目光  相似文献   

16.
小小说是作者用文字编制的一副“放大镜”。透过它,会让你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亮点,也可以是暗点;可以是能够描绘的,也可以是只能用心去感应的……总之,小小说必须经过作者提炼生活的某一个  相似文献   

17.
瑞雪遐想     
小作者写东北的午后的一场大雪,场景写得很美。你看,这段描绘雪景的文字:“我抬头仰望天空,密密麻麻的雪花就像蝴蝶在空中飞舞。这里,整个世界都变成白色的了。校园里的柏树上也都积满了一堆堆、一簇簇、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就像绽开的梅花……”小作者从天空中的雪花写到地上的、树木上的雪花.再写柳树上的雪花,“而柳条上也挂满了一串串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看上去恰似含羞的少女,亭亭玉立,随风扭动着细细的身体.”这些文字既像诗又像画,把东北的雪景之美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再去百草园的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不过如此!接着便是有些失落。我们在文中读到的百草园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憧憬!而在真实的现场却没有了文字所描绘的那种神韵。为什么文字与真实景致会有那么大的落差呢?究其原因,我想除了我们没能像作者那样对它怀有深深的情感之外,还有就是作者描写景物的时候进行了动态处理,致使其笔下的景物生动化、情趣化。今天我们在百草园看到的景物是静态的,而作者写这里面景物的时候,是穿插进了很多动态的东西,包括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伏着的黄蜂、直窜向云霄…  相似文献   

19.
牛华 《现代语文》2009,(11):100-100
《云南的歌会》所展现出来的文字和语言不仅非常优美,更富有情趣。在文中,作者用美丽的文字来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声美、歌美、人美、民俗美、自然美、人性美,表现出一种非常和谐之美,令人称羡;优美的山野风光、美妙动人的歌会场景,淳厚朴实的风俗人情,  相似文献   

20.
夏姑娘的步伐如此轻盈,笑着,走着,都市里到处都有她热情的身影。在这火一样的季节里,充满了繁花、绿叶,充满了劳动、创造,充满了奔放、豪情。夏日,是绚丽的;是火热的;是执着的。她常常激励着我们以饱满旺盛的精面对生活的每一分钟!这是一首描绘都市夏天的新体诗。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夏天来到都市写得轻松奇巧。而对这个季节里的都市却用虚实结合的描绘,勾勒出火热生活的场景,文字简练而充满想象力。人常说:诗言志。”小作者对此颇有感悟。诗的结尾又延展到“夏姑娘”对自己、对“我们”的激励上来,使得全诗首尾呼应,十分完整。这里有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