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它。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宗教来讲,就是儒释道,  相似文献   

2.
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类宗教说”关于中国文化是否宗教文化,或者说,从文化特征上讲,中国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一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们争议不休的话题。而此一话题讨论的关键又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中的主流儒家文化有否宗教性质这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长期流行着一种有别于儒释道三教的传统宗教,其核心就是对天地、鬼神的信仰.古人坚信正是无所不在的“神”,才使得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先民心中的神是山岳湖海的精灵,是天堂地狱的主宰,是芸芸众生灵魂的皈依,是逢凶化吉的救星.昭通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地名,反映了先民们的人生百态,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不仅是研究宗教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唐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道教思想对唐代文学在意境、性情和想象力这三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盂兰盆节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有着儒释道三家文化背景的重要的宗教节日。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盂兰盆节的渊源和流变。“源”的部分追溯了盂兰盆节形成的多重文化源头,探讨作为佛教节日的盂兰盆节是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无间的;“流”的部分描述分析了盂兰盆节世俗化为民众狂欢节的过程。盂兰盆节承载着多元文化内涵,对它的研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至于宗教消亡论的论述已经被历史所否定,毋庸置疑,宗教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宗教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宗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宗教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西方法治化宗教的成功经验则为我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礼”为核心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因此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也必须基于此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部分。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是人本宗教,西方宗教是神学宗教。文章从中西宗教的理论体系、神学论证方式、僧侣集团的职能、信徒的态度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儒释道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宗教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特性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宗教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性体现,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运用对比文化学的原理,从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对英汉习语中所蕴含的天道观、人神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在英汉习语中的积淀和折射,探讨了英汉习语表达法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究《呼兰河传》中贯穿零零碎碎的故事和人物的内在的线索。《呼兰河传》一文平淡细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也展现了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当今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乡村提供了文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宗教”、“哲学”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既表述了神人关系,亦说明了人的敬神态度;在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中,宗教具有更为复杂的多维意蕴;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和推断,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与“哲学”两者呈现出交融互渗、彼此共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曾是哲学的温床,而现在也仍可被视为哲学的继续,由此,展示出“宗教”与“哲学”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得到官方认可的儒释道等宗教外,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民间宗教,它们对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文学创作领域.本文以明代小说<平妖传>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小说与民间宗教,尤其是弘阳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民间宗教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征,以期引起对有关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当时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图像传人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当代戏剧中蕴含了许多儒释道文化元素,常常经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过程传递到英语世界。英译剧本对佛、道两家宇宙观念和儒家治世观念的文化移植尤为突出,译者在翻译剧本时除了呈现剧情,也展示了儒释道精神的内涵,能够激起西方读者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17.
萧萐父先生作为学养深厚的学者,对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提出了富有创建的思想.看到了"儒释道"的多元分化,儒家的伦文主义,道家的隐者异端风骨,佛家的思辨哲学;也看到了"儒释道"思想的多维互动,即相互影响,吸收和涵化.这些研究为萧先生寻找最终的"历史接合点"作了准备,回归到了"两化"的逻辑接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是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感的跨世纪哲学思考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流露着宗教意味.杨宪益夫妇秉承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进行翻译,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独有风味.在处理宗教文化相关之处时,采用了与其他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手段.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杨氏对章回目录、专有名词以及诗歌的翻译,欣赏其翻译作品,揭示杨氏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因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了解读,但是对她的宗教观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大地》为例,剖析在中国儒释道影响下,赛珍珠倡导的宗教宽容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根源有二:一个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另一个就是希伯来基督教的中世纪文化传统.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都是人类古代遗产的宝贵财富,而宗教对这两种文化的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希伯来宗教即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在希伯来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古代希腊宗教与一些高级宗教相比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它与社会其他领域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作公民宗教.本文试图从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和仪式形式三个方面对希伯来宗教与古希腊宗教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古代宗教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