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其积累和运用知识奠定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帮助孩子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悟性和灵性,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使孩子终生受益。随着阅读与积累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发现尝到快乐的孩子们已经在书海中流连忘返了。  相似文献   

2.
提高外语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便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经典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我院通过开设文学系列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开设文学系列课程,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感知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4.
RAC英语阅读校本课程主要包括阅读辅助课程和阅读活动课程,建构该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辅助课程是基础,阅读活动课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展示平台,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阅读链接"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部分课文后面有所设置,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现状,对课后"阅读链接"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利用"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在课前利用"链接"酝酿情绪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如何推进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改善课外阅读现状?本文围绕"整本书阅读"这一主题,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7.
"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其开发、实施和评价都应定位于"养成学生阅读习惯及丰富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层面。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书目的选择和阅读活动方式的安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通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以学生阅读与展示活动为主,建构"导读—自读—展示"的课程实施流程。课程评价应充分发挥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享受阅读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以书雅趣"即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高雅兴趣的途径,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开发实施"静读课""热读课""课外阅读走课"等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学习负担重,大部分学生缺少阅读时间,缺乏阅读热情,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上述问题,立项了国家级课题"课程整合理念下语文矢量阅读策略的研究"。矢量阅读,是指有基点,有方向,可以无限拓展的大阅读。可以用"1+x"来表示,"1"是指一个基点,即学生主体;"x"是指"异径"对接,即走出文本,打破传统的线性阅读方式,通过多种整合,形成课内外、师生、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呈辐射式"球形"立体阅读方式。通过课内阅读整合、课内与课外阅读整合、阅读与写作整合、阅读与实践整合等多种方式,解决目前的阅读困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4):19-20
"文学圈——学习共同体"旨在创设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阅读情境,使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以读导写,以写促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阅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本文以《苏东坡传》为例,以"文学圈"的形式组织阅读活动,探析"文学圈"模式在"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的目标定位、学习资源的选择、资源选择、语文情境的设计、成果展示等方面,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在课堂实践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说,阅读是一种探索文学世界,汲取文学知识的重要方法。阅读对于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经历过大量阅读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加细致地领略其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对于小学的语文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阅读的教学。过去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说的阅读的重要作用。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沙市教育局在推进建设书香社会方面通过经费保障、政策实施、活动举办等多举并重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性工作。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阅读习惯状况以及政策推进的有效性,2018年对全市中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阅读习惯良好,但阅读时间相对不足;(2)众多父母有较好的阅读习惯;(3)校园阅读资源较丰富;(4)有阅读习惯的父母及家庭藏书量较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及每周开设阅读课程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6)市教育局推出的全民阅读相关政策为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了"沃土"。对此,本文建议从倡导家庭阅读、扩大多元阅读、改善校园阅读、持续落实政策等方面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推论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策略。读者往往喜欢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推测阅读内容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并与实际阅读内容进行验证,从而获得阅读的愉悦感。这样的阅读过程有着不可抵挡的天然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推论几乎会贯穿阅读的始终,让他们在期盼、紧张、焦急、兴奋等情绪中进行猜测、分析、判断和推论。可以说,教给学生"推论"的方法,提高"推论"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儿童阅读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素养为重点,致力于有效构建完整的儿童阅读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开阔眼界、发展思维,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为学生一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奠基。一、儿童阅读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的分类与分层,按"传统经典课程""现代时文课程""儿童文学课程""世界名著前阅读课程"四个类别编排课程内容。每个类别根据课程特点分别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儿童设置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创意阅读主要是基于当下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阅读理念。这一阅读理念强调让儿童站在阅读课程中央,从农村学生阅读基础、阅读需要和阅读发展出发,全面推进真阅读、全阅读、深阅读活动的展开。它构建符合农村儿童心理需要的课外阅读平台、阅读课程、阅读评价框架,将阅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塑学校阅读生态,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为应试而进行"伪阅读"的现象,学生在课后虽然做了许多阅读理解练习,阅读量也不小,但阅读理解能力却未见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是标准化的阅读理解练习不是连续性的文本,无法真正发展学生的句法能力和语言能力。国外学者Donato等人认为,语言学习与文学阅读是相互构建的过程,语言学习目标应当与文学教学进行有意义的对接。开展英语文学体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来进行英语学习,是改变当下英语教学过分重"语"轻"文"现象,全面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根本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好习惯,这不仅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好,还使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岌岌可危。一、围绕课外阅读,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18.
许正萍 《考试周刊》2013,(37):39-40
<正>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若要真正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爱文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阅读走向多元,让欣赏型的阅读陪伴学生一生。那么,阅读的"多元"体现在哪里呢?一、阅读时间多元化学校课程设置是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这节阅读课我都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3,(A0):23-2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老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读。导之得法,才能读得有效,长篇文学作品《呼兰河传》导读单,让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