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周日来到北京崇文门外的明长城遗址公园,看见两位老票友正在有板有眼地练习,抓拍下这默契而又和谐的瞬间。请编辑老师帮我  相似文献   

2.
去年参加军报函授时,编辑老师曾在给我的稿件点评中写过:"注意细节报道"。没想到,编辑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3.
尹韵公 《新闻传播》2005,(11):10-10
大学新闻系学习时,有几项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如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记忆之中的编辑课程,好像它的主要涉及对象是报纸,稍带杂志,略提广播和电视。可能是时代条件的局限,任课老师大都只是在报纸干过编辑,或者有过报纸编辑的实践经验,但这并不妨碍老师们教授起来一脸轻松,头头是道,满室妙语。其中一位老师尤其能授业解惑,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编辑是美的享受。他以报纸为例,称版面编辑应当是美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因而版面语言应当是美的语言,版面安排应当是美的魅力再现。  相似文献   

4.
李建新 《编辑学报》2014,26(4):398-400
正科技编辑是一个可以给人提供学术滋养的职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的学术生涯起步于科技编辑。选择和从事科技编辑的工作,给了我诸多的学术滋养,包括滋养了我后来的一切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我人生和学术的导师。1循规蹈矩与标准化工科毕业的我能够在大学毕业后留校到学校的党委宣传部工作,完全拜我的"笔头"所致。大学期间我在媒体发表了几篇文章,这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学的大学生来讲,是很不寻常的事情,加上在学校的校  相似文献   

5.
正从严寒的冬季迈进和煦的春季,思想总是很活跃;展望我国科技出版的锦绣前程,心情总是很激荡。用激情去拥抱春天,在春天里总有一个约会,已成为北京科技出版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年一度的"北京科技出版之春朗诵会"已成为北京出版界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2014年4月9日下午,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版协编辑校对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六事  相似文献   

6.
我在求学时期当过油印的级刊编辑、壁报黑板报编辑,工作以后当了出版社的哲学编辑、文艺编辑,大学里的校刊编辑、学报编辑,具体的工作岗位虽然有过一些调动,实际的工作内容始终是编辑劳动。可以说,我当了一辈子的编辑。虽然从未给编辑事业作出过什么重要贡献,头脑里却一直存在着难以割合的编辑情结。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早已明确了的。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它是举足轻重,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编辑工作是图书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之一。宋木文同志说过,“我看领导班子有多高水平,编辑队伍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出书质量。”那么,处在“中心环节”地位的编辑队伍的情况怎样呢?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出版社发展过猛,编辑队伍增长过快,加之,一些老编辑退休,从业务水平来说,有些青黄不接。另外,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加之教育的失误、管理不善,使得有些出版单位在紧要  相似文献   

8.
楚让蕊 《新闻传播》2005,(10):44-44,47
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时,一些老编辑就告诫我说:“新闻无小事”,一定要从小节抓起,编好新闻。当时还以为有些夸张,哪有那么严重的事?如今自己在编辑岗位上摸爬滚打了8年,深深认识到当初老师们的话没有虚言:编辑是个细致活儿,如果不注意小节,一不留神就可能“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9.
编辑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编辑褒贬不一,我统统认为是美丽的赞扬。编辑是文章的工程师、美容师,使文章展筋舒骨,熠熠生辉;编辑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甘抬花轿,以自己的肩膀为人类攀登科学高峰垫脚,编辑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使科学的百花园里花团锦簇、莺歌凤啭。我既以作为编辑自豪,又以作为值得自豪的编辑而深感自己的责任并颇有所思。一、读者与编辑编辑都是从读者起步的,即使已是老编辑家,面对为数众多的书刊,也仍然还是读者。因此,编辑也者,首先是读者,其次才是编辑。编辑的信念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的需要就是编辑工作探路的雷达。我们作为编辑在每份稿件的处理中应该感到读者就像  相似文献   

10.
题记 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  相似文献   

11.
闲话退稿 退稿原本是编辑这—行当的优良传统,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退稿却似乎成了编辑们久违的话题。把如今一些编辑对退稿的态度和做派与昨日老师们对我的言传身教一比照,总觉有些老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2.
新年寄语     
《中国编辑》2006,(1):10-15
2005年1 2月23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中国编辑》2006年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果,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中国编辑学会秘书长程绍沛,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于国华,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阙道隆,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蔡鸿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德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新社,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编辑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远 《编辑学报》1990,2(2):77-82
本文对我国科技编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全程考察,并对科技编辑活动的原始形态、发展形态、科技编辑分工的萌芽,以及科技编著活动合一和文理编辑活动合一的势态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科技编辑活动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互为促进的认识。本文还认为最早的科技编辑活动与天文历法的编制有关;最原始的编辑形态是在陶、甲骨、钟鼎、竹木简等载体上所进行的符号和文字安排和编连成策的工作;科技编辑从一般编辑活动中的分化,应始于西汉的医药学编辑李柱国和天文数学编辑尹咸。近代科技编辑的诞生则与西学东渐的思潮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编辑学会代表团的一员,我很想了解美国同行的出版理念、编辑运作和实际工作的情况。这方面过去虽说也接触过一些,但大都是从书上和其他材料看来的,往往是经过好几手的材料。这次有机会同美国的编辑同行面对面地交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颇为新鲜的事。承东道主的安排,我们接触到了四种编辑。  相似文献   

15.
我刚开始搞报道时,总是偷偷地写,悄悄地寄,怕稿件写得不好让人笑话。可这样写来写去,进步不大,稿件投出去每每如泥牛入海。后来,我克服了虚荣心理,丢下面子,写好一篇稿件后,主动向老新闻干事请教,到报社请编辑老师指点,稿件命中率大大提高,以使我能从一名报道员成为一名军区报社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我实践中的科技编辑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绍德 《编辑学报》1994,6(4):198-202
我实践中的科技编辑方法姚绍德在当前编辑学的研究中,科技编辑方法论的开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尽管它的运用离不开编辑的科技基础知识素养(不是学科专业知识),也不可取代专家审稿,但是,在编辑实践中是否掌握这方法论和是否自觉运用这方法论,工作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2-13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共事多年,现已退休在家的老编辑。我们很自然地谈起编辑工作、图书市场以及与出版工作相关的人和事。在临别前,老编辑神情有些黯然,幽忧地对我说,自己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如今想起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书留得下来。他的话给我以很大震动。这位老编辑,当年在出版社也算得上是位“标杆”式人物,做中小学教材、教辅,年年都是社里的创利“大户”,年终奖总是名列前茅,经常被评为先进职工。然而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能有几本有价值的好书立得起来、传得下去。从事编辑工作数十年,当有一天离开这个岗位时,曾经看重的发行量、码洋、利润,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能留下来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文化价值的、能代代相传的好书!    相似文献   

18.
记得迈进新闻系的第一课,由盛沛林教授主讲,题目为《心无半点尘,笔有千钧力》,谈的是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如今在解放军报社实习的经历,让我对盛教授当年的一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学校写作,我只求语句通顺,辞能达意便认为大功告成。到军报理论部学习,认真阅读过前几年的剪报文集之后,我便欣然动笔,写了一篇关于《追求军人美》的文章。几易其稿,自认为没有差错,文笔也还流畅,就将稿子呈送给编辑老师。编辑老师看过稿件,让我继续完善。我没放在心上,草草地看了几眼,将基本未动的稿件再次交给编辑老师,认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  相似文献   

19.
怀疑主义     
马力 《传媒》2002,(9):34-34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编辑的笔》。文章的缘起,是听张中行先生对时下某些在报刊社挂名,有权下笔删改他人稿子的编辑所发的感慨。这短文写过不几天,  相似文献   

20.
迟红 《新闻三昧》2004,(2):41-41
我是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沧州输油处一名年轻的干部,自1996年一直从事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和广大通讯员、编辑的通力合作,已分别连续8年被石化管道报社评为先进报道员。我深知,企业宣传干部是通讯员和编辑之间的纽带,也深知通讯员采写稿子和编辑老师编发稿件的艰辛。在此,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