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想象的层级     
钟世华 《初中生》2014,(35):4-5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魏三是个卖梨的,靠着家里一片好梨树,卖了很多钱。可魏三也是最小气的人,家里那么多梨,邻居家的孩子想跟他要个梨吃都舍不得。有一天魏三又推着一车梨去街上卖,来了一个老道士,向魏三讨个梨解解渴。魏三不但不给梨,还对着老道又叫又骂。路人都围上来看热闹。有个年轻人实在看不过去,就给了魏三一文钱,从车上挑了一个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二果问价"问题出自我国古代算书《四元玉鉴》(朱世杰编著),原题如下: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甜果九个十一文,苦果七个四文钱,试问甜苦果几个?又问各该几个钱?将题目译成白话文,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两果问价"问题出自我国古代算书《四元玉鉴》(朱世杰编著).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已入选其中,原题如下: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甜果九个十一文,苦果工个四文钱,试问甜苦果几个?又问各该儿个钱?将题目译成白话文,内容如下:九百九十  相似文献   

4.
在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出了一个"神童",许多大人一时难以解答的数学问题,他一下子就能算出来。相传当时的宰相为了弄清"神童"的真假,就把"神童"的父亲叫了去,给了他100文钱,让他第二天带100只鸡来,并规定公鸡、母鸡和小鸡都要有。当时,买1只公鸡5文钱,买1只母鸡3文钱,买3  相似文献   

5.
神勇智多星     
《辅导员》2013,(5):22+24
消失的十文钱从前,有三个穷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投宿在一家旅店中。这家旅店的房价是每间四百五十文,三人决定合住一间房间,于是每人向店老板支付了一百五十文钱。后来,老板见三人可怜,又优惠了五十文,让店里的伙计拿着钱还给三人。伙计心想:五十文钱三个人如何分?于是自己拿走二十文,将剩余的三十文钱还给了书生们。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中有关“钱”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小说一开头就介绍了咸亨酒店酒菜的价钱。二十多年前,只“花四文钱,买一碗酒”,“现在每碗涨到十文”。另外,以前在这个店里花一文钱可以买一碟茴香豆,十几文钱可以买一样荤菜做下酒物。寥寥几笔,不仅点明了社会的衰败,物价飞涨,更重要的是为孔乙己的出埸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待。接着描写孔乙己两次到咸亨酒店拿钱买酒的情景。第一次,孔乙己多少还能弄到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两人顺着百鸟图往左边走边看,只见塔壁上还有一道用歌谣形式写成的算术题: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四文钱买苦果七,十一文钱九个甜。甜苦两果各几个?请君布算莫迟延!张华说:“歌谣的词有点儿老古董味道,用的钱也不是现在的人民币。”王强说:“我好像在中国古代数学书《算法统宗》上看见过这道题。”张华问:“《算法统宗》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写的呀?”王强回答:“《算法统宗》刻印于1592年,作者是程大位,是明代的数学家。”张华说:“这道题的意思我不太明白。”王强说:“题目的意思是说,有999文钱,买一种甜果和一种苦果,两种共…  相似文献   

8.
代价     
《小读者》2008,(12)
父子俩远行,在路上他们发现了一块被人丢弃的烂铁。父亲让儿子把它捡起来,可是儿子却懒得弯腰,父亲自已弯下腰把烂铁捡了起来,继续往前走。走到集市,父亲找到铁匠把烂铁卖了5文钱,然后用这5文钱买了  相似文献   

9.
定性、定量分析了新疆四种地产梨的化学成分,经分析、对比,表明在四种梨中,库尔勒香梨的药用价值和品质均优于喀什地区出产的三种梨。  相似文献   

10.
三个秀才去赶考,一天在一家旅店投宿,房价每间300文。三人商量后决定合住一间,于是每人向店老板付了100文钱。后来店老板见三人可怜,便优惠50文,让店小二还给三人。店小二想:50文钱三个人如何分?不如自己拿20文,剩下的30文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11.
选徒弟     
吕春 《良师》2010,(6):46-46
八仙之一吕洞宾成了仙之后,总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决定在人间选一个不贪心的人,把一身的功夫传承下去。 吕洞宾变成一个卖馒头的老人,在摊上贴了一张广告:馒头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许多人纷纷来到他的摊位买馒头,但是所有的人都是两文钱吃到饱,没人愿意一文钱只吃一个。  相似文献   

12.
寓言的马甲     
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向哥哥让梨的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财主,准备在他过八十大寿之际施舍穷人,以此得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他决定给本村的每个成年男人1块铜板,每个成年女人40文钱(1个铜板等于100文钱)。为了不让自己花费太多,这位财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决定把施舍的时间定在日中时分,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村里有60%的男人外出打猎去  相似文献   

14.
摘梨     
小明邀请刘小丽,自留果园去摘梨。小明摘梨二十一,小丽摘了九个梨。十个送给陈大妈,四个送给王阿姨。乘日下梨儿两人分,平均每人几个梨?第1 5页参考答案: 21 9=30(个),30—10—4=16(个),16 2=8(个)。摘梨@杨眉$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第二小学~~  相似文献   

15.
"融四岁,能让梨",这件小事流传百世,小孔融被后人奉为小孩子学习的楷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孔融为什么不拿大梨拿小梨.其中可能另有缘由: 1.孔融是个天才--未来的文学家嘛,天才都不会在意日常小事,不要说是梨大梨小,就连是梨是苹果,还是萝卜、番茄,可能都不在意.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小幽默,说的是台湾某幼稚园老师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大家回答孔融为什么让梨。孩子们的答案可以分为四类:1.梨烂了。2.孔融牙疼。3.这样好叫拿大梨的帮他做事。  相似文献   

17.
辞书上说,“半”字有解:为二分之一,如:年已半百;二为极言其少,如:不值半文钱;三为不完全,如:半旧的房屋;四为犹言中,如:夜半,半路。然而和实际运用中,以上四种解释,远不能涵盖“半”字的意蕴。明代诗人梅鼎祚有首《水乡》诗云: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相似文献   

18.
开心直播室     
让梨的动机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学生的答案有四种: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3.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4.为了要成名。老师怅然。  相似文献   

19.
(一)让梨邱成立有弟兄俩,是双胞胎。弟兄俩不但相貌长得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特别爱吃梨。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拿出来两个梨,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弟兄俩嗷嗷叫着,就要扑过去抢那个大梨吃。母亲连忙拦住说:“你俩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弟兄俩一齐点点头,母亲接着说:“人家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们俩今年都八岁了,也该学学孔融让梨吧?”弟兄俩又一次点点头。母亲先问哥哥:“你是哥哥,你先说,你想吃大梨还是小梨?”哥哥看了看桌子上那个黄澄澄的大梨,又看了看母亲和弟弟,说:“你让我说实话还是说瞎话?”母亲说:“当然说实话!”哥哥使劲…  相似文献   

20.
长期拖欠民办教师工资,民办教师的基本生活困难;学校没有分文钱的公用经费,靠超标准收费和乱收费度日;教师上课只发给两根粉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