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兵 《网络传播》2008,(2):31-31
报纸曾以其新闻的及时性和生动性成为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在互联网年代,网络媒体通过丰富的内容吸引大量受众,报纸这种新闻载体逐渐被互联网抢了风头,其生存空间日益受到严峻挑战。然而,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正纷纷加强和报纸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后,我国报业及时与网络"对接",将报纸信息及时"复制"到新闻网站。报业"触网"的做法,只能算报纸电子化的网络版,尚未真正实现电子报模式。笔者所认为的电子报,本质上是指替代了纸张、以"电子纸"(电子阅览器)为载体的无纸化报纸。按照与纸媒版式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在报业和报纸网站不景气的时期,"读者要为新闻付费"与"信息倾向于免费"的激辩一直在持续。本期《报纸新闻网站收费之辩》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4.
报纸与其他传媒一样,需要准确、及时地向大众传播时政新闻,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要求,也是媒体生存发展之道。在当今网络媒体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形势下,报纸新闻行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长期发展,报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质量,认识到强化报纸新闻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18)
"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的关联更加密切,其新闻信息接收行为与习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次研究从"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的项目数据出发,以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五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力图还原"互联网+"背景下五种媒介的用户群体情况,以及受众在新闻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行为与习惯,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互联网使报纸记者更加耳聪目明,也正在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一、互联网推动报纸传统优势“升级”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舞台获得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传播的密集,各种媒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同一个困惑:新闻同质化。翻开各家报纸,新闻几乎以同样的"面孔"出现,许多读者感觉每天只需看完一份报纸就足够了。如何"同中求异"吸引读者的眼球?原创新闻成了各种媒体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互联网发达的信息资讯,为平面媒体提供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新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记者、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有预言称,至本世纪上中叶,世界上最后一份报纸将从读者手中消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和新阅读介质的出现,纸质媒体的消失并非没有可能。特别是全国性大报或者行业性报纸,它们被互联网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对于读者范围特定的地方性报纸,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与互联网取长补短,或能在互联网的挤迫下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在互动中获得新生。要做到这一点,地方性报纸要有新思维,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作用,重新审视新闻的定义,重新塑造新闻的采编流程,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之形成互补,从而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春梅 《青年记者》2016,(28):52-54
移动互联网给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新闻客户端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达77.8%.① 报纸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和特点 1.各地纸媒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领跑纸媒新闻客户端 2014年,报纸掀起转型高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性大报推出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界面”“浙江新闻”紧随其后.2015年,这一高潮不断延续,纸媒密集推出新闻客户端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媒体普遍受到冲击。但"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倚",网络搜集信息的便捷、传播新闻的迅速、影响范围的广阔,又为地市级报纸记者一举打破行政辖区限制,放眼全省、全国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荣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报纸消息《给瓦斯套上"笼头"去发电》的采写过程,从稿件主题提炼、素材选择、项目定位、标题修改、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国际新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内读者产生直接的关联度,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国际新闻采访基本缺位的现实,使地方纸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生存空间的紧张.一边是巨大的阅读需求,一边是自身的局限和竞争的压力,地方纸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如何突出、重围,靠特色赢得读者?结合<大众日报>等报纸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探讨地方报纸做特色化国际新闻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报纸网络版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新闻界》2000,(4):38-39
1999年是我国网络新闻迅猛发展的一年。年初 ,全国报纸上网出版网络版的不足100家 ,而到年底 ,就已达700余家。充分发挥报纸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势 ,进军网络业 ,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 ,给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一块新的空间 ,已经成为中央及各省市区党报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 ,报纸网络版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就目前国内报纸网络版现状而言 ,大致有这样几种。报纸印刷版的翻版。即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 ,在ISP(互联网接入与内容提供商)那里建立报纸主页 ,将报纸印刷版内容搬上互联网。据笔者在互联网上浏览的粗略统计 ,…  相似文献   

14.
张文 《采.写.编》2023,(11):25-27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传媒行业与国际接轨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更快地开展媒介融合创新成为当前最紧迫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在严峻、复杂多变的信息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需适应融媒发展潮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应对媒体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本文以报纸新闻采编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视在读报纸,从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马斌读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再到网络上的“8点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报纸的生存空间。其他媒体的生存空间在拓展,而报纸的生存空间在缩小。同其他媒体相比较,它到底在给读者提供什么?在有声时代,报纸如何“发声“?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媒体广播和电视还未出现的年代,我国报纸行业已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时,报纸是人们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谓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但互联网功能的开发,以及互联网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其巨大潜力,带来突兀式的爆发和颠覆性的创新,助推了社会加速发展,也推动了新媒体的加速度发展进程。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传统媒体报纸等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可以说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为此,传统报纸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如何突出重围,坚守生存空间,迎接挑战,重新焕发生命力,是传统报纸业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凭借其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直是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主力军。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新闻盛宴。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近30%的公众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首要信息渠道,另有20%的公众会及时的关注互联网上"两会"的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资源丰富,报纸选择渠道广泛 闰务院新闻办今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人。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实际上,网络媒体在为网民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丰富了报纸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挑战。传统媒体需要转型,适应数字化时代,才能保持竞争力。同时,随着读者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新闻、信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如果不转型,就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文从传统媒体文化新闻传播的角度入手,探索在融媒体转型背景下,传统报纸媒体应如何应对多变的传播环境,构建融媒体传播背景下的新型文化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徐宝璜先生的《新闻学》一书堪称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经典著作。本文通过回顾《新闻学》一书的成书过程与主要贡献,重点分析了其"报纸代表舆论"与"报纸创造舆论"的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民众的意见表达渠道得以拓宽,报纸代表舆论的功能有所减弱,但信息过载的情形使报纸创造舆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