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东微 《考试周刊》2012,(73):32-33
“乡饮酒礼”和“射礼”是古代考察、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乡饮酒礼”和“射礼”来透视“礼”在先秦人才选拔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先秦人才选拔标准,全面认识先秦社会的发展及对当代人才选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是人类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主体。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直接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个方面的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历代都很重视人才的任用,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中国先秦时期已经认识到了人和人才的重要性,这段时期的用人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看待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有一定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待人才的社会价值,正确对待人才的素质培养、选拔和任用,使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先秦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人才选拔观。本文拟对人才重要性、人才选拔标准和模式以及考核人才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千年来,考试始终是人们获取社会资源、寻求升迁机会的重要途径。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意识到人才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尤其是对巩固统治具有巨大的治理效能。从先秦时期的选贤与能,到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再到隋唐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方式历经数次更迭。人才选拔的价值取向由注重门第向能力本位、追求公平转变,“至公”成为人才选拔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中,《管子》的人才思想不仅是全面的、丰富的,而且具有先进性。它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选拔原则与方法,而且使人才选拔制度化、法制化。这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而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是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发展的。改革开谚前的社会分化导源于社会经济的变革。由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了城乡截然不同的二元社会结构。这一时期的教育选拔虽注重了选拔的广度,但选拔标准出现了重德轻才的偏差,选拔秩序出现过混乱甚至完全中断。这一现象的产生除制度结构方面的原因外,还受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和“官本位”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就有体现。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管子》吸收了儒、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的人才思想并且继承了齐文化重视人才的传统,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在先秦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就有体现。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管子》吸收了儒、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的人才思想并且继承了齐文化重视人才的传统,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在先秦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关系和人类价值观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范式的转变。随着建立在新的社会范式基础之上的新型社会的到来,信息服务人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关注和重视。高职应主动了解高级信息服务人才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以便培养出为中小企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刘毳 《考试研究》2014,(1):24-28
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变化,既受高考政策影响,也体现了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要求。本文论述高考英语科目的地位变迁与改革举措,分析其政策导向,对深入认识高考英语科目发展趋势,促进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代,并没有独立的“考试”概念。但通过考核、考察来选拔、任用人才的实践却已经出现,只不过“乡举里选”还主要是选拔大夫以下低级官吏,大夫以上高级官员则通过世官制。及至春秋战国,世官制开始衰落,明贤思想显著发展,“选贤任能”成为这一时期的潮流。对此,先秦诸子的尚贤思想起了积极的推动和先导作用。在先秦,“择贤”、“举贤”、“任贤”等观念虽与“考试”并不完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民主萌芽思想,同时在三代封建制的权力建构下.政治制度的发展存在着走向民主制的趋势。但是,在经历周秦变革之后,历史却选择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探究周秦变革与先秦民主萌芽思想的终结这个命题不应该被忽视,尤其是周秦变革的产生条件、实质及其影响十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盟誓”是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特殊的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激烈变革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其本身也随着当时的社会发展变革而不断变化,且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当某种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社会生产就迅速发展,从而体现了某种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反之,社会生产就会萎缩。于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寻找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成为必然性。当然,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才能实现,但是人们不能长久地阻碍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不能人为地即靠强制力量维持超越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因为这样做也会导致生产停滞。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早已取得共识,也为实践所证明。  (2)但是,什么样的生产力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间得到不断的变革和充实。由于时代的局限,它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与弊端,但其选士的制度化,特别是选士过程中的开放性、客观性、竞争性具有相当多的合理的先进的成分,因而为当时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有用之才,也为后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立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它的确是我国一份十分宝贵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东汉两朝曾连续不断地出现过数量空前的流民,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究其发生过程和最终归属,应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起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上看两汉流民所引起的社会动荡是这一变革的前奏曲,从本质上看则是变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高考制度在选拔体育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体育人才的公平竞争和科学选拔,然而在考试过程中也有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出现,并有上升的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来自社会道德和个人自身道德因素的影响。分析这种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得出规范其行为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尚贤观并不是和用亲观开始就矛盾对立的,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尖锐起来的.孔子处于家族政治盛行的春秋时代,他的尚贤观还是局限在大家族的视野中,孟子处于战国中期,人才在强国上的作用凸显,他的视野已经开始考虑冲破家族的束缚了,到了荀子时代,人才已经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把人才选拔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由此他已经把尚贤和用亲完全尖锐对立起来,强调不分等级,不避亲疏的选拔人才了.儒家尚贤观的形成,正是一个动态破除家族影响的历史过程,尚贤和用亲二者其实有一个互相包客的阶段,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走向对立的.这一历程,把人才认识视野开拓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但是因为儒家人才选拔上没有合理机制,更多只能是缺乏操作性的理论建构而已.  相似文献   

20.
卢永丰 《成才之路》2010,(22):70-70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涉及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体系、人才选拔、教师队伍以及社会观念、社会用人制度、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变革。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主动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其价值,加强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