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磁波     
当你正在享受现代通信或现代传媒手段给你带来的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时,你是否知道,是“电磁波”这一神秘物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人类从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到掌握它的产生、传播的原理至利用它为人类服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等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麦克斯韦被誉为“电磁波之父”。  相似文献   

2.
电磁波公害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波公害漫谈王庆华译酉星校当今,电磁波已成为美国市民特别关心的问题之一。有关电磁波危害健康的报道不仅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连在美国发行量达3350万份的星期日版报纸《USA》周刊也对此加以报导。美国的消费者杂志特刊曾以“保护你的家”为题,用大版的篇...  相似文献   

3.
当今日新月异的工业社会里,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少不了电器用品了,家里的电风扇、电吹风、榨汁机、微波炉等工作时都会放出电磁波。而电磁波对人体有害,电磁波叉是什么东西呢?你理解吗?住房若靠近高压线,会使我们得癌症的机会增加吗?对于这些生活中无形的电磁波,我们该如何来预防呢?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地将电磁波发射出去,是电磁波发射与传播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在物理学教材中常以LC振荡电路和偶极振子为例来进行分析.要有效发射电磁波,一是要采用开放电路,使电磁场尽量向周围空间散开(如图1).二是要提高发射频率,因为辐射强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在教学中用实验进行了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磁波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将电磁波发射出去,是电磁波发射与传播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在物理学教材中常以LC振荡电路和偶极振子为例来进行分析。要有效发射电磁波,一是要采用开放电路,使电磁场尽量向周围空间散开(如图1)。二是要提高发射频率,因为辐射强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在教学中用实验进行了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赫兹是一位寿命短的物理学家.他于1894年逝世时,年仅37岁,这无疑是物理学界的巨大损失。他从21岁考入柏林大学直到不幸去世,进行科学研究不足15年,然而却建立了永垂青史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电磁波污染     
《初中生》2007,(1):77-77
电磁波是由电磁振荡产生的。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根据污染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天然电磁波污染是由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紫电、火山暴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也会产生电磁干扰。人为的电磁污染源产生于一些电子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磁场与波课程中天线方向图参数的教学,设计了一种教学实验方法,开发和研制了目标信号源和天线测向装置,开展寻找目标位置的电磁波测向实验。实验将天线参数设计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线参数的作用,增加工程应用体验。实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都喜欢把“在火车车厢内打开飞机收听广播,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事实作为静电屏蔽现象的例于向学生介绍。实际上,这样讲混淆了静电屏蔽与电磁波屏蔽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吴金凤 《广东教育》2007,(11):28-29
知识梳理一、交流电与电能输送1.正弦交流电产生与描述(1)产生:线圈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2)描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电磁波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彩电时间过长,距离过近,会觉得不舒服,会出现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关节疼痛等症状,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也会出现这些症状。 电磁波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影响。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将4盆绿豆苗分别放入微波炉中照射5秒、10秒、15秒、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因知识点多、内容分散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的现状,围绕章节之间的联系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出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难点,以电磁波极化特性为例,提出利用MATLAB实现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等现象的仿真,同时对左旋和右旋圆极化波进行了仿真和模拟,得到空间各点电场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有效辅助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5.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麦克斯韦方程为基础,以电磁场和电磁波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具有理论体系结构严谨、公式复杂、概念抽象、对高等数学特别是对矢量分析和数学物理方法要求高以及与普通物理中的电磁学有许多联系,特别是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变化难以想象的特点,使该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那么怎样使该课程教学简单、学生学习较容易,这是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波的发现归功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和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麦克斯韦在1864年用数学的方法巧妙地推导出了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并求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2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把天才的预想变成世人公认的真理。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磁波的频率的单位定为赫兹。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7,(2):50-54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以人体腹部为例,数值模拟了不同频段下时谐场源从体内到体外的传播情况,对通讯频率的选择和电磁波在腹腔内组织的衰减进行了分析。形成的传播图像合理地再现了传播过程。这些图像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由于所选择频段的不同,以及腹部各种组织不同的介电特性,导致电磁波在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衰减情况有很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引用精确的腹部模型计算放置在人体表面接收天线的电场强度,此结果为胶囊内窥镜体外接收天线位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电磁波的特点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主要有以下6大特点. 1)电磁波是物质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课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方法为以物为轴心,揭示其内在原理.本文以《电磁波的发现》一节课为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重要地位和主要内容外,还要学生弄清楚电磁波的特点,了解赫兹实验及其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对电磁波发现过程的了解,认识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最后,学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所以它不可能有静止质量。电磁波具有能量,所以它就具有动量。电磁波在物体表面反射或吸收时,会对表面有压力作用,称为辐射压,或者光压。通过对电磁波动量密度的讨论,得出电磁波的辐射压力,并由光压了解辐射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