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雪梅 《考试周刊》2013,(58):27-27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美育教学,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和加强审美教学,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审美人格,从而实现古典诗歌美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的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独具魅力,它与审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学的源头在诗,音乐的源头在诗,中国绘画的审美情趣是写意,同样源于诗,那些经久不衰的古诗词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与此相应的,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穿越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仅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起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其意义重大。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的品格;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亲情,友情。因此,诗歌教学应从两方面努力,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真正穿越课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的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髓浓缩,是历史的再现,是文明的见证,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聪明智慧,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文质优美、内涵丰富的古典诗歌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教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新课标下的教学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挑战,在此挑战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一是引领学生了解诗歌的美学结构;二是帮助学生构建诗歌鉴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三是鼓励学生将获得的审美感受移植到各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是小学传统文化美育的重要素材,依托于古典诗歌的美育活动应渗透在语文、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吟诵念白,古风美读,形成审美期待;低吟高歌,流行美唱,形成审美张力;诗中有画,合唱美读,激发审美想像等都是打造诗情画意、以美育人的语文课堂的美育策略。另外,语文、音乐、美术实行集体备课,拓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途径,演绎美轮美奂、以美化人的艺术课堂,也是重要的美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语文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依据图式原理,建构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活动,能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深厚,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学习古典诗歌本应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诗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古典诗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项重要举措,学习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意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升华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激情与挑战并存,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诗歌教学水平?本文从诗歌教学理念、教学方略、教学步骤等方面对近几年的诗歌教学文献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关晶晶 《成才之路》2021,(11):40-4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高中语文的美育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均衡、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文章以《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游戏精神”和艺术特质两个方面剖析了体育所具有的美学潜能,证明了在普通高校体育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高校体育可以从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帮助学生进行审美实践以及完善学生人格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孟祥燕 《成才之路》2021,(15):140-141
美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和审美情趣启蒙的重要课程,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合作学习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文章对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旨在为美术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音乐"是指在内容上以古典诗词为歌曲内容的音乐作品,它的审美特色有:词的尽善尽美,在乐曲方面表现出结构性抒情的特点,思想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审美特色研究,探讨了它的现代美学功用。  相似文献   

15.
“兴发感动”说是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教授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在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全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美育工作中,学校不能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特长教育,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检测美育成效.西安市铁一中学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营造向美校园文化,构建多元课程样态,锻造全方位美育队伍,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提高了学校美育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寒”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寒”既体现为寒冷凄凉的具象,也在长期运用中内化为一种抽象的意象,并进而成为一种意境。“寒”不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们的文人意识和悲剧意识,一方面借寒境表达对自身现实境遇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们又大多沉浸在这种境地里,完成了审美化的想像性和解。这是建立于中国太阴文化基础上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诗歌教学还存在诸如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手段极端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在诗歌教学中实行美育教学法,使诗歌教学走向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教育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从中有所受益;要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