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著名学者,他写《鲁迅评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文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说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者,是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等简单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文并非对曹先生求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2.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名不,他与《鲁迅评传》具有得一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的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并非对注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3.
曹聚仁先生抗战时期曾在上海出版过《鲁迅手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九六六年又出版了《鲁迅年谱》。后两种书多次重版,行销香港、南洋各地,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曹先生这两本著作都写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对于“文革”前的鲁迅研究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那时候国内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接近鲁迅的人”都已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和评传,国内也不下十数种版本,而这一部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最富个性的一本评传。评传的作者曹聚仁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是一个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的人物。他虽不治国学,但对国学却有极深的造诣和卓异见解,22岁时笔录了章太炎的奇崛深奥的讲演,并以此出版《国学概论》专著,先后印行32版,为此,章太炎收下了这年轻的拜门弟子;30年代,他主编了以乌鸦为封面的《涛声》周刊,倡导“乌鸦主义”,只报优则不报喜;抗战期间,他带笔从戎,第一个向国内和全世界发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报道;23岁时,他即以一个五年…  相似文献   

5.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和曹聚仁开始交往是1933年5月7日。曹聚仁聆听鲁迅演讲。是在鲁迅刚到上海定居不久的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第一次面见鲁迅的时间应是在1930年。曹聚仁和鲁迅的书信来往则还可以追溯到1931年。鲁迅和曹聚仁的交往,主要是在曹聚仁任群众图书公司编辑,主编《涛声》和编辑《太白》、《芒种》期间。他们的交往也是围绕这些杂志的工作而开展的,鲁迅对这三种杂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鲁迅与曹聚仁不论从思想意识,或是志趣爱好,都有一定的距离和异同,然而他们彼此的交往能不断发展。就是鲁迅坚持取大节而略小节的交友之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曹艺 《文教资料》2001,(3):59-64
一册薄薄的近2万字的署名“曹聚仁” 编著的小册子《李秀成》,1934年3月25日由上海新生命书局作为新生命大众文库“民族英雄事略” 之11出版了。由于当时的复杂原因,该书的作者被张冠李戴。其实,它的作者并非曹聚仁,而是他的胞弟曹艺。六十六年后的今天,该书仍作为曹聚仁的佚著被世人所推重,称它为“这是自太平天国失败后本世纪用白话文为太平天国人物作的传记,也是首次为李秀成作的传记。”1999年《书窗》第2期刊登了盛巽昌撰写的《曹聚仁佚书<李秀成>》,8月9日 《旧书交流信息》报又转载了此文。南京市政协终身委员。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名誉主任曹艺先生,因此接二连三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与其探讨《李秀成》一书的有关情况。曹艺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三次给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的柳哲去信,并寄来《话说“曹著<李秀成)小册子” 的来龙去脉》一文,向世人揭开掩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李秀成》一书的作者的谜底。这篇文章是今人客观真实地研究曹聚仁至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曹聚仁是香港极少数成名于二三十年代,与鲁迅有过交往的作家,一九二一年就在上海出版《国学概论》。他在大陆生活了五十年,从事写作活动三十年,离开大陆前出版著作已超过十本,可是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有一本提过他。他旅居香港二十余年,著作几十本,约有四千万字,是香港作家中排在最前列的几位。可是迄今已出版的由国内学者写的几部所谓香港文学史中,曹聚仁竟然也无法占上一个席位。  相似文献   

8.
终于读完了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今晚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心里的畅快无以言说。以前无论是读朱正的《周氏三兄弟》、孙郁的《鲁迅与胡适》,还是曹聚仁的《鲁迅传》,虽不至于枯燥,却总是兴奋不起来,鲁迅总是那一副面孔,更不用提孔庆东的《正说鲁迅》。待读了《人间鲁  相似文献   

9.
作为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鲁迅资料研究仍然大有可为.2009年度的鲁迅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朱正眼中的曹聚仁及其<鲁迅评传>;叶德浴的周扬生平研究;阎焕东对于"成仿吾晚年谈鲁迅"的回忆;纪维周关于是谁首先制造鲁迅"抄袭""流言"的分析;张学义关于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诠释;刘运峰对于<鲁迅译文全集>的评述.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11.
曹聚仁与鲁迅的关系是人们所熟悉并经常谈及的;但曹聚仁与虽为鲁迅二弟、却有着不同追求的周作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曹聚仁与周氏兄弟的关系”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曹聚仁的思想和学术以致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极好视角;本文想提供一些有关曹聚仁与周作人关系的材料,以供对此课题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梅隽 《文学教育(上)》2008,(19):124-126
叶开先生著的《莫言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本在写作上富有个性,并且在视角和观点上颇有创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过传记创作经历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传无异于一次冒险。因为同处一个时代,传主与作者实在“太近”了,这种“近”不免造成写作上或多或少的压力和犹豫,因此可能难以传达出传主的全貌。惟其如此,为当代作家作传自然就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传记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睿智的眼光、深刻的分析,更需要一份“不虚美,不隐恶”的传记操守。而叶开先生所著《莫言评传》便是这样一本难得的当代作家评传。  相似文献   

13.
鲁迅接受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众外在的层面和内在的思想层面来看,鲁迅的影响都发生了偏差。这是鲁迅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由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和环境决定的。毛泽东“鲁迅论”的政治化取向,鲁迅被神化的特殊历程,红色年代泛政治化的解读环境,群体化的写作形态正是鲁迅接受发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曹聚仁的读书厉向君近来读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聚仁散文选集》,颇有所感。想就曹先生读书的经验,略述一二,以期能对时下兴起的“读书热”起点启发和推动作用。曹聚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记者。“他资质聪明,是个早慧的孩子”,4岁便能念完...  相似文献   

15.
林辰先生的《鲁迅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是众多鲁迅传记里不可多得的佳作。虽然林著因没有写完而成为学界一个极大的遗憾,但对有心的阅读者来讲,从“书”的角度来看,读林著,在“方法”上该有不少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明显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存在着“杂糅”、荒诞、“戏仿”等特点,鲁迅称之为“油滑”。然而总的看来,《故事新编》的创作有着鲁迅本人特定的创作心理、情感体验及源泉,明显是鲁迅创作风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传记文学(尤其是文学家传记)的历史特性要求作家以学术意识投入写作。陈才生怀着强烈的学术意识投入《李敖评传》写作,他在细致地叙述了传主人生的同时,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准确概括,对传主的精神做了定位,并且追溯了他的思想来源,展现了传主的人生矛盾,将传主的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与此同时,陈才生根据学术传记的要求以诗性语言和学术语言进行写作,以材料可靠与引文规范显示出传记文本的学术严谨。因而,《李敖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课本中的鲁迅作品用字解疑四川宜宾县二中周照明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有些字常与一般的写法不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啪”写作“拍”,“像”写作“象”,“匾”写作“扁”,“桑葚”写作“桑椹”,“臃肿”写作“拥肿”。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指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学写传记”。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通过学写传记,学生能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写作导航】一、传记体裁知多少师:我曾读过《苏东坡传》《老舍传》《居里夫人自传》《鲁迅传》,同学们读过类似的书籍吗?生1:老师,我读过《胡适自传》,还读过《林徽因传》。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世界传记文学观为基准,对鲁迅传记文学写作的现状进行思考,认为鲁迅传记写作之所以拘泥于传主的生平史料、学术研究,且受巨人崇拜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的困扰,究其原因是创作者的人文主体意识不强、传记文学观的淡薄和传记理论的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