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eoChem Studio平台,二调土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甘洛县坪坝乡松树坪村土壤养分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一等(丰富)为主,面积7280亩,占总面积的58.07%。土壤整体营养成分充足,氮、磷、硼、钼、锰和锌等多种元素丰富,有机质、钾和铜元素较丰富。研究区富氮、富磷、相对缺钾的现象由当地居民施肥引起,这种情况要及时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有针对性地施肥。同时,对于营养丰富的土壤也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沼肥是沼气发酵的残余物,它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还含有对油桃树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养分全,肥效长,是公认的优质肥料。近年来各地沼气应用也比较普遍,沼肥又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油桃园施用沼肥,不仅能满足油桃生长所需各种养分,而且养分容易被吸收利用,肥效快而持久;同时连年施用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抗旱能力。对增加油桃树产量、增强抗逆性,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实品质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通过试验示范,油桃施用沼肥,可使平均每亩增产500公斤,增收近千元。  相似文献   

3.
庄稼为什么要施肥庄稼需要吸收养分,和人需要吃饭一样。饭吃不饱,不但身体不健康,也不能很好地劳动;庄稼养分不足,不仅生长细弱,也打不下粮食。庄稼需要的养分很多,重要的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铁、钙、镁等十多种。其中碳、氢、氧三种,庄稼可以从空气和水分中吸收到,其余的几种只有从土壤中才能吸收到。但是土壤中所能供给庄稼吸收的养分是有限的。在土壤中,除了钙、镁、硫、铁足够庄稼需要以外,氮、磷、钾三种,往往不能满足庄稼的要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增加每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且配方施肥处理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配方施肥处理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鄂西北地区,通过对龙须草的生长规律及其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性研究表明:在缺肥的土壤上种植龙须草,其氮、磷、钾肥的施用时期有3次,第1次是春季萌发生长期,第2次是生殖生长基本终止开始转入营养生长旺盛期,第3次是营养生长旺盛期的最后1个生长高峰期初期。氮肥和钾肥的施用,第1次用量应少,第2次用量应多,第3次可根据植株后期的生长情况而定;而磷肥则应早施,可作基肥第1次施肥时1次性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6.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作物所需的养分中,氮、磷、钾三种养分需要比较多。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3.0公斤、磷(P_2O_5)1.5公斤、钾(K_2O)3.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玉米需吸收氮、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2.8公斤、1.2公斤、2.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稻谷至少需吸收氮2.0公斤、磷(P_2O_5)1公斤、钾(K_2O)2公斤。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有效含量却又比较少,作物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7.
选取广西区6个国有林场按树人工林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其养分变异特征和相关性,通过养分分级评定和背景值对比分析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桉树种植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速效磷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交换性钙,两个指标皆达到强变异性,pH值变异性最小,为弱变异性,其他指标皆为中等变异性。pH值与交换性钙、全氮和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现状与其背景值趋势相符,表现出缺磷、缺钾现象。其中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三个指标对比背景值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8.
植物除了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和日光之外,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其他的养分,其中以氮、磷、钾为最需要。但是土壤中氮、磷、钾很不够,为了给土壤补充氮、磷、钾,所以我们需要制造和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现在我们着重地介绍一下磷肥。磷是植物细胞中核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对于植物发芽、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磷能够刺激植物早开花、结实,生长茁壮,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并且有助于豆科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是能被水和盐溶液浸提的有机氮。综述了国内外对这一特殊氮素组分的研究进展,包括SON的来源和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中SON的含量、SON对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SON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SON在农田土壤氮素淋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植物养分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对农业生态系统中SON含量、淋失状况以及SON与其他土壤养分、植物吸收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吕杰 《科学大众》2014,(3):175+128
沼肥(沼液和沼渣)是沼气发酵的残余物,它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还含有对核桃树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等特点,是优质有机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一处于2011年初筹划开展学科方向分类与关键词编制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和针对一些方向申请项目赋值关键词的实验,于2011年5月正式开展学科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研机构多采用课题组式的管理模式。所谓课题组,就是以一定的科研方向组织起来的研究群体。在科研院所里,课题组是最小的组织单元和最活跃的科研一线,是项目申请和实施的主力军。课题组的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一个研究分支的发展,特别是一些优势课题组的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研究所的科研布局和发展态势。课题组的管理,在科研院所里多是"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2):F0003-F00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类专业学位教育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文化。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协议生效3周年,也是6年过度期的中点。在迎来WTO第3次“年审”的时候,作为中外经贸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不断出现各种纠纷的领域,知识产权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凝练话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略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吉义 《资源科学》1998,20(2):28-33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断裂是材料失效的重要方式之一。90年代,以宏细微观相结合研究损伤断裂机理成为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原国家科委共同资助的“八五”重大项目“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与宏微观力学理论”,由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8个单位承担,黄克智、肖纪美两位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经4年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任务。1997年12月,本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该重大项目在以下6个方面提高了对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丰富了宏微观力学理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政府基金和非政府资金的利用与美国科学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强国、科技兴国,不但适用于我国,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遵循这一规律.尤其在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将发展高科技放在头等位置.其政策优惠,政府资助,民间投资,市场机制调节加大科技资金流量,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磁与空间微物理场及其应用系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磁对地球科学研究及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出发,简要介绍了地磁学、地磁测量仪器与传感器以及地磁在导航、空间天气、大气科学、日地关系等相关学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传感器与基础材料、地磁测量理论与技术、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与地球系统关系、地磁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设想,以及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多要素一体化探测系统与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的设想,提出了推动地磁科学研究及产品与应用系统开发的几点建议,展示了地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吴刚 《资源科学》1995,17(6):8-12
本文从人类与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及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资源与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保护资源与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造福于今,造福于未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1.数理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1.1数理科学的学科布局与特点 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力学、天文、物理四大学科。研究领域既涉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基本问题,也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数理科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数理科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数理科学研究的问题不但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涉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科学问题。数理学科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