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张志安  蔡平 《青年记者》2008,(13):36-38
[观点摘要] 做调查性报道一个是要有激情,再一个要有逻辑性和认真的态度.而且这种激情当中有源于本能的东西,必须得有感情,否则没有那么大动力. 跟人接触就像下一盘棋,当然有死的时候,但经常其实没有死,你却认为它死了,实际上你动脑子去想的话,这棋还能活.  相似文献   

2.
声单     
《视听界》2013,(3):1-1
唐僧:死了多少猴子?悟空:26个洞穴都淹了。唐僧:问你死了多少猴子?悟空:有五千棵桃树被淹。唐僧:到底死了多少猴子?悟空:已经将活的猴子转移了。唐僧:我问你到底死了多少猴子?悟空忙拭眼泪:16位领导正迅速、立即、有序、果断、全力以赴地组织救援。——一个关于国内灾难报道伦理的段予。  相似文献   

3.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4.
[观点摘要]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我儿子对小朋友讲,我的家庭是一个正直的家庭.我听到这一句话时觉得我没有白干.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8,(11):45-47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相似文献   

6.
魏寒枫 《青年记者》2007,(22):14-16
今天看北京2008奥运报道,我认为深入奥运的核心与灵魂是一个重要理念,所谓核心就是因为你要报最独家、最核心的内幕,没有内幕是不足以谈任何事情的,核心是事实内幕。灵魂其实也是人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孔剑清走进平凡人心里王恬有人见了孔剑清说:“老孔呀,你怎么还是那么有激情?瞧你越活越精神!”孔剑清向我转述这番话时,笑着指指脸说:“精神什么呀,那么多皱纹。”她转而道:“不过激情是一定要有的。干我们这一行当的,对老百姓要是没有真情实感,对社会要是没...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45):12-13
还记得你为他激动颤栗的那些日子吗?吃不下,睡不着,担心自己晚1分钟就会永远失去他,忍不住要向朋友们倾诉你和他的故事,世界因你们而存在。哈,那段又酸又甜的燃情岁月……现在,他是你的了,而你们的生活却像一个失去水分的苹果,你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滋味。这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已经没有爱,而是你们的激情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挥发了。当最初的“激情”退却以后,又有多少人懂得怎样去面对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的生活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志豪 《新闻传播》2010,(6):108-108
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工作时间久了,在新闻职场激情不断消退甚至厌倦,进而选择逃避,在新闻写作中,也就没有了激情,缺乏记者应有的思维力。然而,新闻职业是一个需要恒久激情和创造的职业,没有激情,就缺少发现和探索的原动力,就很难写出好的作品,笔者认为,要想保持新闻职业的激情,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内外兼修,要不断提高新闻写作的思维能力,才能常写常新。才能永葆新闻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致富法则     
要想你一定要的而不是不要的事情 一般人没有办法突破,因为他只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我前面提到,只要你一定要,事实上一定有方法的。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假如你还没有成功,是因为你方法还没有找对,假如你目前还是在停留现状,一定有些失败的原因你没有发觉。 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办法突破  相似文献   

11.
韦名 《新闻三昧》2003,(11):35-36
今年的报刊整顿,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到工人报刊,但也给工人报刊敲响了警钟。走向市场是工人报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工人报刊要走向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工人报刊的特色是什么?就是维权报道。  相似文献   

12.
陶明 《新闻知识》2004,(2):45-46
作为一名摄影记,不仅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敏感的心,更要有记职业所需要的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速度。我到新华社十余年的最大体会就是每一张新闻照片绝对是马不停蹄跑出来的,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拍的照片还不够多。尽管新华社没有自己的强势媒体,但只要你的照片拍得好,新闻抓得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一篇论文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理论是其最高层次的智慧。一位朋友看过之后说:“你的理论文章有激情!”是的,我对理论有激情,这种激情来自学习理论的收获。我对于学习理论,探  相似文献   

14.
编辑也需要激情姜圣瑜著名记者穆青说过,写新闻“倘若缺乏激情,没有爱,没有恨,那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现象罗列,读起来味同嚼蜡。”其实,激情并不是记者的专利,当编辑也需要激情,缺乏激情的编辑算不上是一个好编辑。1997年江苏有一个人物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15.
记者与激情     
对于每天都要捕捉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记者来说,把握生命中的激情,让它贯穿于工作乃至生活之中,非常重要。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 “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的去表现它。”一个缺乏激情的人,是难以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  相似文献   

16.
写作技巧是表现报道内容的形式,但形式有时也影响着报道内容。许多时候,忽略了“技巧”,就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那么,有哪些“技巧”需要我们注意呢?锁定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不管写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表现什么、反映什么。古人说:“文以意为主,辞能达意而已。”清朝文学家袁枚把漂亮句子比作铜钱,把文章主题比作穿钱的绳子。他说,没有明确的主题统率文字,你写的东西就是撒在地上的铜钱,不能拿来派作任何用场。这就是说,主题必须新颖,重复前人没有出息;主题必须集中,“意多则乱文”;主题必须深刻,肤浅…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值此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如何为党的十六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动员、鼓舞、凝聚、激励全市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十六大召开,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北京晚报为此陆续推出《速读金秋北京》和《速读国家数字》等系列报道,反响热烈,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工作性报道、成就性报道只要充满激情地投入一样会增彩出色,成为新闻报道的亮点。这一系列报道是北京晚报继迎接建国50周年、改革开放20年、建党80周年等成就宣传战役后又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做好迎接十六大报道破题之解就是要创新,进行有益的尝试。概括起来有高、大、全、深、新、实、严、近、品、赢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浅谈讣告新闻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归宿,因而也是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不关注的事情。虽说人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但是,大多数的人的过世总是介于两者之间,不能轰轰烈烈,也不能不留一丝痕迹。一个人死去了,媒介通过一定方式反映出来,就有了讣告新闻。讣告新闻在中外媒介上出现得都比较早。早在1704年,第  相似文献   

19.
呼唤激情     
当记者要有一股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对新事物的敏感;没有激情就没有采写的冲动;没有激情就不会主动深入到第一线去“抓活鱼”…… 激情从哪里来?从组织关怀来,从理论学习来,从分配制度来,这些无疑都是对的,必不可少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看到,一个单位,一样的组织关怀,一样的理论学习,一样的分配制度,可还是有的人工作激情高,有的人工作激情低。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是因人而异,多种多  相似文献   

20.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5,(10):30-33
绯闻传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传播看无法贴近被传播看,只能远远地偷窥,暗暗地猜测,心态是阴暗的、潮湿的,很不健康。绯闻传播将没有踪影的事比划得有鼻子有眼,将根本没有那回事的男男女女生拉硬拽地联想在一起,暴露了有些媒体赤裸裸的“媒婆心态”。而且这种心态比媒婆更肮脏的是,其中隐含着恶意的攻击和破坏:看你笑话,让你难堪——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