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精神的指引下,各高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介绍了这次重新设计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课程体系整体布局、课程结构体系构成、课程教学模式及资源建设,以及用第一、二课堂结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的措施。该课程体系在实践中运行效果良好,其思路、理念和做法可为同行学习、借鉴或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行业对人才需要大变革的背景下,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类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构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模式与路径,以便为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生工科专业是指由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或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中一项十分复杂的核心工作,对新工科中其它类型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其它学科专业领域的新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作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与此同时,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时还需要重视科学研究对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本文以新生工科专业建设为主题,依次对上述六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嘉兴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实践为例,探索了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方法,针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特色不强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机械专业如何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嘉兴学院的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新工科建设的需要,立足河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具体实际,探索自动化专业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和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思路,以期为高校培养适应新经济和新技术发展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由于在课程体系中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及相关的专业应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以天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以控制系统认知―分析―综合―前沿技术为主线进行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同时,建设了科教创新实践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了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的新理念,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正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类人化等目标转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其次分析了STEAM教育内涵,阐述了STEAM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即:突出多学科融合,重视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后基于STEAM教育模式,并按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增设与艺术及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优化课程配置,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各部门分工、完善课程思政设计来创设思政育人环境,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优化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与此同时,可以从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实习基地三方面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工科课程的知识点琐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布局与蓬勃发展,对产业所需的智能制造科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详细剖析该专业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多学科融合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研究基础,从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理论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阐述对应的改革策略,构建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的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163-166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发了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平台,构建了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新工科"建设。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利用综合实验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专业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从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新工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建设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鉴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新工科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匮乏,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亲身实践,提出了一些可操性的方法和经验,具体包括新工科专业类别的设置、顶层制度的支撑、办学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和以工程认证为抓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对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探讨了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入“虚实互补”实验体系平台;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期建立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其要点在于落实“以人才培养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取代学科本位逻辑,打破学科划界而治局面”的新工程教育新模式。本文根据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内涵,重构了面向新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打造了“5+X+1+1”核心课程平台。通过课程横向整合、内容纵向融合,构建了由5门专业核心课及X门体现本校特色方向的标杆课,筑牢学生专业核心素养;新建了1个打破学科界限的逐级进阶的“项目中心”课程系列,提升学生高阶系统能力;重构了1个校内实践递进式贯穿、校外育人全链条贯穿以及校内外实践交错融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确保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工程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在国内高校全面开展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期望本文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对国内相关专业及其他专业建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和局限,结合新时代、新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措施。通过重新定位自动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培养当前产业和行业急需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将自动化、电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相互深度融合,形成了大自动化类专业。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需求,着重构建大自动化专业的电类技术人才的创新培养体系。文章从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三方面入手,研究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旨在提高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为其他高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工科建设中的先进工程教育理念,详细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实践课程分门别类,优化实践内容,建立了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电气专业实践体系。实践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配合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学生多种工程素质能力的提升,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目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邯郸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规格、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构建面向新工科的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要求,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探讨了新工科理念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